張大爺一直認為自己的健康情況良好,然而最近的一次體檢結果讓他大吃一驚:他被診斷出患有糖尿病。
得知這一消息後,張大爺感到有些慌亂。他明白,糖尿病是一種不容忽視的疾病,如果不加以嚴格控制,可能會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因此,他急忙前往醫院,尋求醫生的專業建議。
醫生建議他除了減少甜食攝入外,還應該增加富含類黃酮的食物攝入量。
張大爺對此感到困惑:類黃酮是什麼?它真的有助於控制糖尿病嗎?
一、每日食用類黃酮食物,糖尿病風險或降低28%
大家可能對黃酮並不熟悉,但實際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攝取了許多含有黃酮類化合物的食物。
黃酮類化合物是一類存在於植物中的天然化學物質,包括黃酮、花青素、黃烷酮、黃烷-3-醇、黃酮醇和異黃酮等六大類。
據2024年發表在《營養與糖尿病》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增加富含黃酮類化合物的食物攝入量,有助於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
該研究涉及超過11萬名平均年齡為56歲的參與者,結果表明,與每天僅攝入一份富含類黃酮化合物食物的人相比,每天攝入六份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降低了28%。
此外,研究選取了紅茶、綠茶、蘋果、漿果、葡萄等10種常見食物作為研究物件。研究發現,每天增加一份富含黃酮的食物攝入量,如一片水果或一杯茶,可以降低6%的糖尿病風險。
研究還發現,攝入黃酮類食物不僅有助於預防2型糖尿病,還能説明控制體重、維持血糖穩定、減少身體炎症,同時對腎臟和肝臟有益。
二、哈佛研究:增加含類黃酮食物的攝入,或能預防老年失智
除了預防糖尿病,增加富含類黃酮食物的攝入還能帶來其他全身性益處。
大腦:預防老年失智
美國哈佛大學和浙江大學的袁長征教授聯合研究發現,日常飲食中包含各種顏色的蔬菜和水果的人,其認知能力下降較慢,不易患上老年失智症。這是因為蔬菜和水果中含有的黃酮類化合物有益於大腦健康。
心臟:降低心臟病和癌症的風險
澳大利亞埃迪斯科文大學的研究調查了50000多名丹麥人的飲食習慣,發現攝入富含類黃酮的食物有助於降低心臟病和癌症的患病風險。
全身:降低死亡風險
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的研究團隊在《BMC>上發表的成果指出,中年之後增加攝入富含特定類黃酮的食物,如茶、藍莓、紅酒和辣椒,可能降低死亡風險。
關節:減輕炎症
類黃酮具有調節免疫系統的作用,可以減少炎症細胞的遷移和活化,從而有助於減輕身體各部位的炎症反應。
心血管:改善血壓
美國心臟協會期刊《高血壓》上的研究提出,富含類黃酮的食物,包括漿果、蘋果、梨和葡萄酒,對血壓水準有積極影響,增強心臟保護作用。
三、通過“食補”攝入類黃酮,多吃5種食物,輕鬆補充所需
為了享受這些健康益處,以下五種常見的類黃酮食物不可錯過。
1、飲茶
茶葉中的類黃酮,特別是綠茶和紅茶中的兒茶素,具有強大的抗氧化作用。培養每天喝茶的習慣,不僅能放鬆身心,還有助於補充類黃酮。
2、多彩漿果
各類漿果如藍莓、草莓和黑莓中含有豐富的類黃酮,它們不僅味道鮮美,還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
3、深綠色蔬菜
多吃富含類黃酮的蔬菜,尤其是菠菜、羽衣甘藍和西蘭花等深綠色蔬菜。這些蔬菜不僅提供黃酮類化合物,還富含其他重要營養素,建議每天至少攝入一份深綠色蔬菜。
4、豆類及其製品
豆類及其製品是類黃酮的良好來源,尤其是大豆中的異黃酮。可以通過食用豆腐、豆漿等大豆製品來補充類黃酮。
5、柑橘類水果
柳丁、柚子等柑橘類水果含有豐富的黃烷酮,是一類重要的類黃酮。每天攝入一些柑橘類水果,可以有效地補充體內所需的類黃酮。
醫生強調,要確保身體吸收足夠的類黃酮,應多樣化地攝入不同種類的蔬菜和水果。一般來說,成年人每天攝入大約600毫克的類黃酮即可滿足需求。只要保持飲食均衡,就能輕鬆達到這個標準。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故事情節純屬虛構,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