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陽泉日報
盂縣綠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迴圈農業讓荒溝變綠廊
|
公司未來發展規劃圖 |
|
西門塔爾牛 |
4月8日,盂縣上社鎮肖家匯村教場的山坳里,一輛輛滿載建築用料的卡車沿著新修的硬化路穿梭。車輪碾過,驚起幾隻鳥兒,撲棱棱飛向遠處錯落有致的牛舍。這裡是盂縣綠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打造的種養迴圈“生態溝”,100多頭西門塔爾牛在標準化棚舍里悠閒散步,100只黑山羊正啃食牧草;牛羊的糞便經過發酵處理后,正變成滋養30畝玉露香梨園的肥料。在養殖場和果樹種植園區旁邊,工人正加緊建設冷庫和有機肥廠。
位於盂縣北部大山深處的山溝里,讓荒溝變綠廊的故事,要從兩年前講起。位於園區入口處,公司簡介展示牌清晰記載著盂縣綠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成長檔案”:註冊資金100萬元,240畝土地上劃分出70畝畜禽養殖區與30畝玉露香梨種植園。公司負責人崔建玉指著牌子上“種養迴圈、綠色賦能”的字樣說:“我們正發展循環農業,讓腳下的土地生金,也帶動更多農民致富。”
西門塔爾牛牛舍里,飼養員張永志將事先配製好的飼料均勻倒進食槽。對於種養循環的園區來說,搞好養殖業尤為重要。養殖場會產生大量動物糞便,這些糞便經沼氣池發酵、堆肥處理后形成的有機肥,可用於玉露香梨和玉米的種植。種植收穫的玉米和秸稈,經粉碎后又可製作成牛羊的飼料。迴圈鏈在此完成閉環。
種養循環節約了公司運營成本。過去被廢棄的秸稈和糞便成了“金疙瘩”,光肥料就能省一大筆錢。公司的效益,目前主要在養殖中產生。西門塔爾牛耐高溫、生長快,黑山羊肉質優良,經科學養殖后,售價不菲。
盂縣綠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對周邊村的帶動作用明顯。每年,公司需要2000畝地的秸稈用於牛羊飼料。同時,公司還需要雇傭不少工人。目前,肖家匯村已有不少村民在園區工作。隨著未來種養規模的進一步擴大,盂縣綠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可為周邊村民提供40個工作崗位。
在園區一側的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加緊建設有機肥廠的廠房。按照盂縣綠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三年計劃,去年基本完成牛舍和羊舍的建設,今年將擴大牛舍羊舍規模,養殖300頭西門塔爾牛和400只黑山羊,並建設飼草收儲加工中心與有機肥廠。到了2026年,種養迴圈模式穩定運行,園區將向發展休閒旅遊產業方向努力。
站在園區的高點,崔建玉指向遠方規劃未來:“我們計劃利用溝里的水源種植各類果樹,發展林下養殖和陸基養魚產業。在園區修建觀光道路,打造集採摘觀光、農事體驗於一體的生態樂園,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的雙贏,讓有限的土地生‘金’。”(侯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