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舒服的相處關係,一定是傾聽大過爭論。
作家王蒙說:“不要總是企圖在語言上占上風。”
因為在這世上,沒有人喜歡被反駁、被批評。
言語上擊敗別人,並不會給你帶來真正的勝利,反而會摧毀掉你和他人的關係。
到最後,你讓別人掛不住面子,別人自然不會對你多客氣。
01
易中天曾被一檔綜藝邀去做演講。
演講過程中,他習慣性地把雙手放進了中山裝的口袋裡。
這時,青年代表馬昊看不下去了,他站起來,當眾內涵易中天不尊重現場。
還指責他雙手一直插在兜里,是內心封閉,沒安全感。
易中天此時並沒有生氣,而是幽默地解釋道:
“不把手插兜里,那雙手抱頭,也不好看吧。”
說罷還做了一個把手別到腦後的動作,把全場逗得哈哈大笑,一下化解了尷尬的氣氛。
可馬昊卻不想善罷甘休。
他繼續發起攻擊,指責易中天身為教師卻到處錄節目,是不務正業,甚至還嘲諷起了對方的原生家庭。
這種侮辱性的言論,讓在場所有人都變了臉色。
易中天也是面帶慍色,但還是保持風度回答:“自己錄製節目都是業餘時間,並沒有耽誤過學校的一節課。”
馬昊立刻又說:“那現在呢,也是業餘時間嗎?”
這一次,易中天毫不客氣地回懟:“退休了,光榮退休,不可以嗎?”
一句話懟得馬昊啞口無言,台下觀眾也跟著紛紛叫好。
現實生活里,像馬昊這樣喜歡處處挑刺的人,並不少見。
他們總是居高臨下,喜歡對別人的言行指指點點;
他們口無遮攔,以駁倒他人為樂,根本不顧及他人的顏面。
這樣的人,即便在言語上壓了別人一頭,也永遠無法通過這空洞的勝利,贏得他人的好感。
02
《隨園詩話》中記載過一段詩壇軼事。 清代有個叫毛奇齡的詩人,非常喜歡抬杠,世人便送了他一個響噹噹的名號:清朝第一杠精。 有一次,他外出遊玩,聽到有人吟詠蘇東坡的名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他立即就忍不住了,憤憤然道:“鵝也先知,怎只說鴨,不說鵝?” 一句話,就敗了對方遊玩吟詩的興致。 心理學上,將毛奇齡這類愛抬杠之人的行為,統稱為“病理性詭辯”。
這類人,不論別人說了什麼,總是習慣性唱反調,想以此來凸顯自己的存在感和價值感。
殊不知,這種自以為是的反駁行為,不僅得不到別人的認可和尊重,還會讓自己在社交上遭到排擠。
李雪琴曾在一檔節目中,建議廣大學生:“沒有熱門的專業,就選熱愛的。”
嘉賓許天奇卻不認同:“還是得選熱門的。”
李雪琴又重申道:“我是說在沒熱門專業可選的情況下,盡量選熱愛的。”
結果許天奇卻依舊抬杠:“那也不是選熱愛,而要選喜歡的。”
其實,所有人都明白李雪琴說的“熱愛”,跟他說的“喜歡”,本質上是一個意思。
結果他還是非要不知所謂辯上一通,搞得大家都很無語。
彈幕裡有句評論:“我以前有個朋友也這樣,現在已經不是朋友了。”
愛抬杠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自以為有見解,自以為有口才,所以總想在關係里爭個高下。
但這種把自己的觀點凌駕於對方之上的表達,只會讓對方覺得不痛快。
到後面,你說得越多,你人際關係就越差;你越嘴上不饒人,你與他人的關係就會越疏遠。
你以為你贏得了一場爭辯,但其實,你早已輸掉了很多人緣。
03
作家李小墨有句話說得很對:
“始終要在言語上勝過他人,是我見過情商最低的行為。”
語欲勝人,是一種低段位的溝通習慣,更是所有關係的殺手。
很多時候,你覺得與人抬杠幾句沒什麼影響,人家卻在心中默默給你打了差評;
你覺得指責人家幾句,也不會有多大的後果,但無意中,你已經在為自己的禍端鋪路。
真正聰明的人,無時無刻不在克制自己的反駁欲,把反駁變成了反思,用沉默代替了爭論。
著名語言學家黃侃在北大教書期間,住在白廟衚衕裡。
因為白天人聲嘈雜,他習慣在晚上安靜之時讀書。
一天晚上,他正和友人在燈下研讀,突然聽到隔壁發出一陣陣噪音。
砸牆聲、吵鬧聲、挪動桌椅的聲音,吵得黃侃他們根本無法靜心讀書。
不得已,黃侃只得去和隔壁交涉。
由於心浮氣躁,黃侃的說話聲音也衝了些,對方聽到後,也大聲吼道:
“有意見請心平氣和地說,你這樣的態度,只會惹惱我們。”
黃侃想了想,便沒再多說,轉身離開了。
友人見狀問他:“你被嚇到了嗎?為什麼不反駁回去?”
黃侃擺擺手說:“看得出來,對方不是不講理之人,所以我不必再逞口舌之快。下次他們自然也會注意,不會再打擾我們。”
果然,他回到房間後,隔壁再也沒傳來什麼雜訊。
在紛繁複雜的生活中,人和人的觀點分歧難免存在。
在遇到分歧時,有些人總是咄咄逼人,喜歡在語言中占上風。
可他們並不知道,駁倒一個人,不會讓其變得優秀,只會讓事態演變得更加嚴重。
很多關係的破裂,悲劇的發生,就是因為一方嘴上不饒人。
成年人的世界裡,根本不需要那麼多針鋒相對的辯駁爭論,也沒必要凡事都分個高低輸贏。
保持恰到好處的沉默,比滔滔不絕地說話,更能彰顯出你的氣度和修養,也能讓你在人群中更受歡迎。
▽
有人曾向當代雄辯家茱莉亞·達爾請教說服別人的技巧,她卻回答:
“我們唯一能和別人達成一致的事,就是無法在任何事上達成一致。”
沒有人喜歡和總是正確的人交往,也沒有人願意和駁斥欲旺盛的人相處。
所有舒服的相處關係,一定是傾聽大過爭論,沉默止語多過喋喋不休。
正如羅翔所言:“一個人成熟的標誌,就是腦海中能夠同時存在兩種看似對立的觀點。”
當某一天,你聽到不同的觀點,想的不再是爭個誰高誰低,辯個涇渭分明,而是靜靜傾聽時,那麼恭喜你,你既贏得了眼前的高下,也贏得了長久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