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觀對比:動感VS硬派
以目前的家用消費者的審美來看,運動化和硬派設計均是兩大主流。皓影在外觀設計上就採用了相對動感年輕的風格,前臉配有一塊六邊形的黑色進氣格柵,上方的燈組通過扁平的上格柵進行連接,加上前包圍了C型飾條,略帶有一些兇狠氣質。車側通過上揚的尾窗角結構帶來了提拉效果,加上熏黑的輪毂及側裙的黑色飾條,都提升了細節的運動感。車尾區域在尾窗及燈組邊角都採用了黑化處理,底部也採用了雙出尾喉,呼應了車頭的運動性能。
相比皓影,RAV4榮放則走的是硬派越野風,車頭區域採用了疊層式的中網格柵結構,並增加了鍍鉻設計,兩側大燈採用了上揚的楔形結構,增加了一些不怒自威的觀感,前唇底部配有上揚的金屬護板,讓其擁有了硬派越野的元素。車側則通過起伏的型面結構和方正的輪拱造型提升了立體感,在側裙邊也增加了黑色元件及金屬飾條,呼應了車頭的硬派調性。車尾區域利用鍍鉻飾條將兩側燈組串聯起來,底部採用雙出排氣及上揚的車底護板,增加了一些尾部緊致感。
內飾對比:均為實用主義
兩款車型同屬日系陣營,在內飾打造上遵循了實用主義。皓影保持了標準的T型座艙結構,檯面通過一根貫穿鏤空金屬格柵進行了隔斷,中央區域採用了懸浮中控屏設計,下方則保留了部分旋鈕和按鍵,規整的布局風格方便了日常操作。10.1英寸的車機內搭載了Honda CONNECT智聯系統,內置有GPS、多媒體等常規應用,同時增加了CarLife手機連接,主駕位提供了語音控制。在輔助駕駛方面,整車配有L2級功能,支援全速自適應巡航、車道偏離/前方碰撞預警及主動剎車。
RAV4榮放同樣保持了T型座艙結構,中控檯面通過延展的鍍鉻飾條勾勒出不同的層次感,檯面中央同樣配備懸浮中控屏,下方的按鍵佈局相較皓影更為集中。在配置方面,10.25英寸的車機配有豐田智行互聯系統,相較皓影在手機互聯方面進一步豐富,提供了CarPlay/CarLife/HUAWEI HiCar三種方式,同時語音控制也增加了副駕區域。輔助駕駛層面同樣配有L2級功能,與皓影旗鼓相當。
空間對比:皓影略有優勢
兩款車型均為緊湊級SUV,但在尺寸上略有差異,皓影有著4716*1866*1681mm的車身尺寸,軸距為2701mm,有著空間魔術師之稱的本田在車內佈局上也保持了較高的利用率,真皮包覆的座椅加上厚實飽滿的座椅,也保持了日系大沙發般的舒適乘坐感。627L的後備廂容積足夠滿足日常家用出行的裝載需求。
RAV4榮放則對應了4625*1855*1680mm的車身尺寸和2690mm的軸距,相較皓影略有劣勢,主要體現在後排縱向的腿部餘量上,車內座椅採用仿皮面料,在細膩度和舒適度上弱於皓影,後備廂則有著580L的容積,相較皓影偏小一些,不過在均衡了座艙空間和整車尺寸後,這個容積也算出彩。
動力對比:皓影動力強勁
動力方面,皓影搭載了1.5T+CVT的動力組合,由於渦輪增壓技術的使用,整車有著142kW(193Ps)的功率和243N?m的扭矩,在保持相對較強的動力表現的同時也有著7.31L/100km的低油耗表現。麥弗遜與多連桿的懸架組合調校柔和,保證了日常城市路段及高速巡航的舒適性。
RAV4榮放則依然堅持自然吸氣路線,整車採用2.0L+CVT的組合,有著126kW(171Ps)的功率和206N?m的扭矩,參數層面相較皓影弱一些,但勝在動力輸出的綿密平順。整車採用麥弗遜與雙叉臂的懸架結構,較為注重後橋的操控表現,在一些輕越野路段能提供較強的抓地力,同時也兼顧了日常城市路段的舒適性。
寫在最後
通過以上兩款車型的產品力對比,我們可以發現主打時尚動感的皓影在空間、動力上有一定優勢,車型更偏向城市通勤使用,而RAV4榮放在外觀設計和底盤表現上兼顧了一些輕越野屬性,不知道你會在這兩款車型中選擇誰呢?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