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搭建使用者運營體系,提升用戶活躍效益?
更新于:2025-04-13 10:19:02

當下,用戶的運營成本已經越來越高,如何做好精細化的用戶運營,成為了運營人員需要關注的事情。這篇文章里,作者就分享了一個案例,梳理了相應的用戶運營體系搭建過程及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一起來看一下。

用戶運營的核心目的是站在在使用者的角度,通過制定運營策略,完成預期設定的運營目標。

互聯網行業發展到現在,用戶的運營成本已經越來越高了,用戶精細化的運營顯得尤為重要,只有足夠你的了解使用者,才能有針對的制定有效產品運營策略,提升用戶的活躍品質,從而為企業的發展提供用戶基礎。

下面以一個使用者促活案例,分享用戶運營的體系搭建,開展精細化的運營策略。

一、專案背景

一款汽車類APP,每月考核的指標是月活,年度目標平均月活率達到85%;

月活率的數學公式:當月活躍使用者/平臺累計活躍使用者

活躍行為:當月登陸APP≥1

基於此目標下,下面開始搭建整體的用戶運營促活體系。

二、用戶運營模型搭建

1. 明確目標以及理解指標

活躍率目標:全年平均每月活動率85%

指標的定義:月活躍率是指當月活躍用戶數與平臺累計用戶數的比值

用戶活躍的定義:用戶登陸APP就算活躍行為

APP核心用戶行為:遠端控車

2. 用戶分層

主公式:月活躍率=當月活躍用戶數/平臺累計活躍用戶數

這個公式可落地執行性還不夠細,需要進一步拆分指標,對APP整體的用戶進行分層,這樣才能進行差異化運營。

根據使用者生命週期方法論可以將平臺累計註冊用戶進行分群,如下:

累計平台使用者=新使用者+活躍使用者+上月新使用者+回流使用者+喚醒使用者+休眠使用者+流失使用者

  • 新使用者:當月新增註冊登錄使用者;
  • 活躍使用者:非首次註冊且有APP登錄行為的老使用者;
  • 喚醒使用者:已經有1個自然月沒有APP登錄行為的使用者,在當月重新登陸APP;
  • 回流使用者:已經2個自然月沒有APP登錄行為的使用者,在當月重新登陸APP;
  • 上月新使用者:上月新增註冊登錄使用者,在次月的活躍使用者,區分出來主要考核新使用者的黏性,評估新用戶的運營策略效果;
  • 休眠使用者:近1月沒有活躍行為的使用者,如上月有活躍,在當月沒有活躍的使用者,也會划入到休眠階段,喚醒就重新活躍,沒有將會進入流失;如1月2日有過活躍行為使用者,但在2月5日沒有活躍的,還算是休眠使用者,月是自然月。
  • 流失使用者:近2月沒有活躍行為使用者,用戶已經流失,挽回成本高。(備註:判斷用戶進入沉默或者流失階段的邏輯,可以按照平臺類型判斷,社交類休眠和流失就很短,甚至一周就判斷為休眠或者流失,電商類週期一般會長一點,一般是3個月以內,也可以通過數據判斷,用戶間隔xx週期不活躍,自然迴流率斷崖式降低)

整體用戶群體變化示意圖

根據整體使用者的分群定義,對過去一年的用戶數據進行梳理,瞭解當前的用戶分佈,如下表(非真實平台數據,僅供參考)。

有了對平臺用戶群體的整體瞭解后,我們需要思考,每月活躍的使用者都來源哪裡,又有哪些指標可以衡量,最終可以拆解出如下的使用者分群:

當月活躍使用者=當月新使用者+(活躍使用者×老使用者次月留存率)+(上月新使用者×新使用者次月留存率)+(休眠使用者×喚醒率)+(流失使用者×回流率)

由於APP的核心行為是控車,近2個月活躍的使用者都有APP的功能活躍行為,流失的使用者近2個月沒有APP活躍行為無法分析偏好,因此會從用戶開車狀態進行細化用戶分層(流失使用者為≥2個月沒有活躍行為),群體進一步拆分如下:

當月活躍使用者=當月新使用者+(活躍使用者×老使用者次月留存率)+(上月新使用者×新使用者次月留存率)+(休眠使用者×喚醒率)+(有開車無APP活躍+無開車無APP活躍)×回流率

通過目標用戶群體的分層,就初步搭建“6個群體+4大指標”的使用者運營體系。

每月使用者分群變化示意圖

3. 活躍目標拆解

根據用戶群體定義,通過寫SQL去導數或者提交導數需求給數據部門,分析過往半年數據的用戶變化數據,如下表:

數據表現:

  • 從數據中洞察到,新老使用者的次月留存峰值區間在88%-95%上下浮動,大幅度提升基本上不可能,重點是維持穩定的次月留存率;
  • 休眠用戶喚醒上,上半年均值在85%左右,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
  • 流失使用者的挽回率上,雖然成本會偏高,但對整體活躍率提升是非常明顯了,可適當傾斜成本;

從用戶數據分析以及用戶調研分析出流失群體主要分為兩大部分;

  1. 持續在開車,但是沒有打開APP,僅僅使用車機的功能(使用者佔比60%),可通過行車報告、車輛狀態以及福利活動進行喚醒;
  2. 沒有在開車,且APP一直沒有打開的狀態(使用者佔比40%),重點進行用戶調研,瞭解更深層次原因。

週期分析: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上半年活躍率峰值是84.26%,從週期上看兩個都是用車高峰期階段(春節和五一),活躍率會有小幅度提升;

策略分析:

在策略上,2月上線了新使用者激勵體系和用車知識週期推送,3月上線了流失使用者召回活動(3月流失挽回率高於其他月份,有一定的效果),由此推斷出行高峰期、活動以及版本反覆運算能夠一定提升用戶活躍度。

對活躍提升方向有初步認知後,可根據進行指標拆解,為後續用戶運營策略制定提供數據支撐。

第三季度平均月活率目標為85%,可以根據上半年或者同比上一年數據預估,邏輯主要是3個,保留存,提喚醒,高挽回,預測值如下:(基於完成85%的目標,評估各個指標最大的可提升幅度)

預測達成目標表格示意圖

78月份保持穩定為主,新老使用者的留存保持在上半年峰值數據(優化新手激勵體系),並且建立自動化喚醒標籤機制,還有開展專項的挽回活動;

9月會有一個國慶出行高峰小熱身,可結合出行高峰期策劃活動(車輛免費檢測/行車報告/有獎話題策劃等),新老使用者留存保持在93%以上,開展活動挽回使用者14%以及喚醒休眠95%的使用者。

有了使用者分群和明確促活的指標之後,需要解決給使用者推送或者策劃什麼內容/活動/版本升級,能夠帶來用戶的活躍?

三、策略制定

策略制定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根據群體,梳理已有的策略優化(如沒有制定新的策略);另外一種是基於用戶標籤,分析使用者偏好來搭建促活場景。(需要數據部門建模完成)

梳理已有的策略:

以上就是大概用表格的形式,梳理了指標提升的策略方向,有效的可繼續沿用,效益較低的可以做優化或者策劃新的方案替換。(在策略制定前,需要分析運營平臺的用戶群體行為,這樣才能形成差異化精細化的運營方向)。

使用者偏好分析:

另外一種就通過數據建模分析,研究用戶群體的標籤偏好,策略的制定會更加的精準和有效,但也需要公司具備比較完善的標籤體系以及數據建模的團隊和能力;

①需要梳理平臺的核心功能,並形成功能標籤,如控車偏好、內容偏好、社區偏好、售後偏好、活動偏好等,對平台相關功能進行歸類;(備註:偏好標籤需要持續反覆運算,識別更多偏好標籤,提升精準度)

②匹配用戶行為,用戶有活躍行為的三個月內,分別使用了上面的功能佔比,如使用者A,近三個月打開APP使用的情況,90%都是用車偏好,50%都是活動偏好(有活動就活躍,無活動基本休眠),40%社區等等,如該用戶當月沒有活躍,可以基於用車偏好策略觸達使用者,引導活躍。

整體使用者功能偏好(非真實平台數據,僅供參考):

不同用戶群體偏好,如下(非真實平台數據,僅供參考);

③建立自動標籤場景(持續反覆運算)

如果識別到一些有效的策略,可以通過搭建自動場景進行促活使用者,格式為“用戶所屬xxx分群,有xx個月沒有活躍,自動推送xxx內容給用戶喚醒”。(推送數據需要記錄在監控表,方便後續運營人員分析評估是否需要更換策略)

自動化場景可以結合使用者偏好不斷進行搭建,如內容偏好使用者,APP內容社區功能上線,可重點進行功能宣傳推動給該偏好用戶群體,引導活躍。

當自動場景足夠精細時,可以極大程度提升運營效率和促活效益。

人工表格分析:

如果用戶標籤不完善的情況,前期可以通過人工分析的方式先進性策略制定,每月初期匯出一份用戶數據,用Excel標籤或者SQL人工進行標籤的設定,每日或者每周人工更新標籤,如下:

①導入當月用戶明細表,包含欄位使用者ID,使用者唯一標識碼,昵稱,所屬使用者,最近一次活躍行為,是否開車,最近一次APP登陸頁面,近三個月使用最多的功能,最近一次控車使用功能,最近一次購物商品,近三個月參與活動次數…

②分析使用者偏好

根據使用者群的定義,將群體拆分出來,研究群體用戶的活躍情況,功能以及活動參與情況,再進行策略的制定(此項需要比較強的數據處理以及分析能力)。

四、觸達工具以及數據監控

  • 建立完善的觸達渠道體系;梳理現有能夠觸達用戶的管道,比如push、短信、社群、微信服務號、線下管道等,系統整理成表。
  • 建立渠道監控體系;打通觸達渠道的數據介面,每次進行觸達使用者都需要有數據返回,來評估觸達管道的效益。

備註:觸達內容後續的轉化一般需要單獨分析,當然如果能做到一個表裡,可以減少後續跨部門協作的步驟,提升整體效率。

五、復盤反覆運算

用戶運營是一個持續反覆運算的過程,在完成一輪用戶運營后,還需要對以下幾個方向做復盤,不斷完善用戶運營的體系。

  • 活躍目標的達成率
  • 使用者分群的適用性如何
  • 不同群體的策略數據效益
  • 用戶標籤的準確度如何
  • 觸達管道的效益
  • 自動場景的準確度(梳理有效的場景,開發或者搭建自動化標籤場景,尤其對於即將休眠用戶的識別,在識別有流失風險時,進行自動內容發送或者預警給運營人員進行策略制定)

六、結束語

用戶運營最難的從來都不是體系的搭建,最難的是在搭建的過程中的指標理解、跨部門溝通、資源的協調、策略實驗能力以及行業敏感度等,這都是考驗運營人的實際操盤以及學習的能力。

另外還需培養用戶思維,要學會共情使用者,每個月保持一定頻率調研使用者,收集使用者需求,在需求都收集以及整理的過程中,了解使用者,共情需求的背後情感,運用到具體的運營過程中。

用戶運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堅持做長期主義策略,大到大型運營活動的策劃,小到觸達文案,都要第一時間從使用者的角度思考。

本文由 @大灰熊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定

B端交互遊戲化
B端交互遊戲化
2025-03-28 11: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