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熱潮席捲全球,中國AI市場的商業模式正逐漸浮出水面。其中,AI賣課這一看似不起眼的領域,卻意外地成為了AI行業中最賺錢的生意之一。本文將深入剖析AI賣課的商業模式,探討其背後的盈利邏輯、行銷套路,以及這一現象背後反映出的用戶焦慮和行業亂象,帶你一窺AI賣課背後的真相。
在中國,AI的C端市場,恐怕沒有比賣課更好地商業模式了。
短短三年時間,李一舟僅通過賣課就賺了1.75億元,其中光《一舟一課》一個課程的收入就高達1.49億元。
像李一舟的例子並不在少數。
現在,抖音平臺上賣的最好的AI課程《超級流量營銷課-IP+AI》,定價高達399元,但依然賣出了7.8萬件。算下來,單單這一個課程的收入就超過3000萬。
過去兩年裡,這個行業也發生了一些變化,課程的買點從“AI工具教學”逐漸轉向了“AI暴富學”。而不變的是賣課的套路:
打造一個科技大佬的人設,生產標準化的低質量課程,販賣著AI時代下的用戶焦慮。
與其說AI課程賣的是知識,倒不如說是一種精神寄託:一張想像中的諾亞方舟船票。
說到賣課,就不得不提那個男人——李一舟。
2023年,標榜著清華大學博士的李一舟藉著ChatGPT、Sora的熱度,旗下課程《人人AI課零基礎入門》迅速拿下5000萬元銷售額,一夜封神。
李一舟的課程後續因質量問題遭遇舉報而下架,另一位自媒體人“粥左羅”接棒。“粥左羅”在知識付費APP“知識星球”上推出課程《ChatGPTAI變現圈》,僅17天斬獲了279萬元銷售額。
今年春節,DeepSeek的爆火,又一次把這個行業推上了風口。
一個名為“用DeepSeek實戰高效賺小錢”的課程,上線7天就吸引了7700人購買,單價62元,總銷售額達約48萬元。
另一課程“DeepSeek公眾號爆文生產課”以39.9元的價格在幾天內就賣了超1300份,收入超過5萬元。
現在,抖音平台上銷量第一《超級流量營銷課-IP+AI》的基礎課程。雖然這個課程定價399元,但銷量卻高達7.8萬件。算下來,單這一個課程的收入就超過3000萬。
AI賣課的好生意,課程講師的薪水也水漲船高。
在Boss直聘上,大部分“AI培訓師”的月薪都超過1萬,在1萬-1.5萬之間,甚至少數AI、DeepSeek及相關應用講師崗位還能開出2-5萬的月薪。
從內容看,AI賣課的課程設計主打一個“與時俱進”。簡單來說,AI課程會隨著市場偏好和行業熱點而不斷變化。
比如,最早的AI課程大部分集中在利用AI工具進行高效的內容創作,包括AI繪畫、AI視頻創作、AI寫作工具的應用。
而隨著AI應用的深入,課程焦點開始轉向更普適的“靠AI輕鬆賺錢”的敘事。
比如,《超級流量營銷課-IP+AI》、《引爆實體AI獲客私教班》等高銷量課程,普遍圍繞“AI+行銷”展開,關鍵詞就是流量獲取、內容生產、用戶轉化。企業主、創業者及行銷從業者等側重商業變現是主要客群。
除了常見的應用場景,我們也發現了一些“有趣“的課程,比如AI炒股。
有博主宣傳,能用DeepSeek炒股賺錢,只要將炒股軟體接入DeepSeek,就能控制電腦全自動分析股票,在直播間下方還附上了教程和軟體的購買連結。
經烏鴉君粗略統計,抖音平台上銷量破萬的AI課程就有6個。這些課程的宣傳賣點大同小異,“快速變現”、“躺賺”、“1年賺100萬”、“溝通0障礙”等等。
除了知識星球外,抖音、小紅書上也湧現了大量與DeepSeek相關付費課程,類似“幫實體店提升30%轉化率”“0粉絲起號接廣”等結果導向的字眼成為宣傳高頻詞,這些課程價格從幾毛錢到2280元不等。
“最後3個名額!原價1999元的AI課,今天限時99元!”針對AI時代焦慮者的精準圍獵正在升級。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到底“韭菜”的錢包是如何被掏空的?
AI課程講師中學歷造假或標籤濫用現象普遍。從李一舟到後來的李尚龍,知名AI講師的人設屢次被打假。
這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在這個純粹的流量生意里,比起懂AI,玩得轉流量、賣得出焦慮是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這一點,也可以從BOSS上的AI講師招聘資訊看出來。
就拿烏鴉君看到的一則招聘為例,這家企業給AI講師的工資可以開到20-35K,而任職要求只有短視頻數據成功經驗和銷講經驗。
這並不是個例。在AI講師招聘江湖里,企業顯然更看重短視頻成功經驗和銷講能力。
賣課之所以賺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成本足夠低。
簡單來說,只需要把課程做出來,後續只用低人力成本運營,就能一直賺到錢。
而市面上大部分AI課程的內容高度同質化。比如,佔比較高的DeepSeek的註冊、提示詞使用、內容優化等課程,內容來自清華大學公開報告等免費資源的二次包裝。
課程賣家通過“7天速成”、“12節課”等框架降低製作成本,批量複製課程(如A、C方案結構雷同),以標準化產品快速佔領市場區隔。
即使是像李一舟這樣頭部的講師,課程品質也經常被詬病。有購買了新課程的使用者在社交媒體反饋稱,新課水準甚至比不上B站的免費教程,課程設置過於簡單。
市面上銷量較高的AI課程,定價集中在99-399元區間,符合目標人群小額衝動消費的習慣。
比如,李一舟主打課程“一人公司流量變現課”的實際售價已經降到了49元。和動輒幾百甚至幾千的課程相比,售價相當便宜。
友望數據顯示,從去年7月到今年3月28日,友望數據顯示,這個課程已經賣了4.62萬單,收入估約226萬元。
在AI賣課領域,定價幾十或者幾百的課程最多只能算是基礎課,主要賺的是衝動消費的錢。如果你買了,那就有福了,因為後面還有更貴的課程在等著你。
同樣以《張琦:超級流量營銷課-IP+AI》為例,其售價399元,後面還有3980元等更高檔位的課程,兩者價格能相差10倍,甚至更多。
而低價格檔位的課程,更像是高價課的引流池。比如,有用戶在張琦課程下評論,“399元買了個推銷課,課程只圍繞3980元檔位的課程如何好”。
這些賣課人首先會使用“AI將取代人類”“最後一波紅利”等口號,進行焦慮行銷,吸引看客駐足。
接著,對於想用AI技能來開連結賣貨的學員,賣課人會承諾“接單變現”、“終身推薦”等超預期回報。
比如,通過“批量生成1000條視頻”“全自動成交系統”等話術,暗示技術門檻低、效果立竿見影,契合使用者“走捷徑”心理。
但最終這些學員會發現,使用上課教的方法,自己這裡的實際派單量少且單價極低(如用AI對PPT美化15元/單),有時還要遭遇賣課人通過自建“派單平臺”人為製造虛假交易量。
甚至部分課程還會打出幫助就業的旗號。比如,知乎直播課就會與BOSS直聘合作,學員可獲得AI崗位優先面試資格。
AI賣課的暴利之下,更嚴格的監管也在悄然而至。
近期,視頻號和抖音都在整治AI課程銷售,其中視頻號會把AI賣課判為不正當行銷,並對相關內容進行封禁。這昭示著AI課程的野蠻生長階段即將終結。
回過頭來看,這場擊鼓傳花的遊戲裡,或許真正值得研究的不是鐮刀的揮舞軌跡,而是韭菜們的群體心理——當技術革命裹挾著生存焦慮呼嘯而來,通過幾百甚至數千元的價格,購買一張想像中的諾亞方舟船票,便成了邁入AI時代最廉價的解藥。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烏鴉君】,微信公眾號:【烏鴉智慧說】,原創/授權 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 CC0 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