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八景”的前世今生:這張城市名片,歷千年而彌新
更新于:2025-04-13 03:34:50

走在廣州熱鬧的北京路步行街上,當你看向千年古道的壘壘青磚,就能與廣州的千年歷史對望。隨著千年歷史撲面而來的,還有一份流傳千年的城市記憶——“羊城八景”。

廣州,又稱羊城。這座有著兩千年歷史的古老城市,不僅有開放、包容的基因,還有令人流連忘返的秀美山水。

早在千年前的宋代,人們就開始評選“羊城八景”,歷代相沿。

新中國成立後,1963年,羊城晚報評出新中國第一組“羊城八景”;1986年,廣州市政府再評“羊城八景”。進入新世紀,2002年,廣州市委、市政府組織評選出“新世紀羊城八景”;2010年,羊城晚報報業集團發起“羊城新八景”評選活動,引爆全城;今年4月,以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為契機,廣州啟動2025年“羊城八景”評選活動。

千年來,這張由官方和民間共同海選的“城市名片”歷久彌新。一座城的氣質正在不斷進化:務實、奮進、敢闖敢拼,胸懷萬水千山,識歎生活滋味……

尋古:

蘇東坡也曾遊覽“羊城八景”

這是一場跨越千年的約定。

早在千年前的宋代,廣州就是文人墨客、中外商旅口中的詩意之地。這裡既是“萬峰盡處”的山水之城,也是“檀板一聲”的煙火市井,更是“五仙騎羊”的傳奇之地。

扶胥浴日、石門返照、海山曉霽、珠江秋月、菊湖雲影、蒲澗濂泉、光孝菩提、大通煙雨。宋代開始,人們就開始評選“羊城八景”,用八種名勝景點展現廣州山水魅力。

千年前,北宋文豪蘇東坡曾遊覽古“羊城八景”中的多處景點。

北宋紹聖元年,蘇東坡被貶惠州,途經廣州,留下了兩首詩。

“蒲澗疏鐘外,黃灣落木初。”《發廣州》詩中,貶謫路上的蘇東坡,在一場酣暢大醉后醒來,聽到了蒲澗寺的鐘聲,看到了黃灣的落木,發出“天涯未覺遠,處處各樵漁”的感慨。

而後,他來到韓愈碑文中的“黃木之灣”——黃埔古港。在這裡,他登上章丘崗,尋訪南海神廟,看到了“扶胥浴日”的盛景,留下《浴日亭》詩。如今,南海神廟旁的浴日亭中,石刻碑文記錄了這份跨越千年的意象萬千。

“劍氣崢嶸夜插天,瑞光明滅到黃灣。坐看暘谷浮金暈,遙想錢塘湧雪山。已覺蒼涼蘇病骨,更煩沆瀣洗衰顏。忽驚鳥動行人起,飛上千峰紫翠間。”珠江口海上日出的磅礴景象,治癒了貶谪途中的蘇東坡。這位老人自千里之外而來,漂泊於南海一隅,人生疲憊、官場失意,都隨著破曉而出的紅日,重發生機。

雲山蒼蒼、珠水滔滔。千年來,五羊城的十里春風醉倒了無數文人墨客,“羊城八景”也歷經多個朝代評選、更迭,為後世留下了一份份詩意盎然的“文化地圖”。

我們不妨從歷代詩詞中感受這份詩意——

“雲深僧始歸,長嘯空林暮。”這是明代進士鄭懋緯詩中的“景泰僧歸”。

“杖藜閒上碧峰頭,回首孤城一目收。”這是明代詩人戴王言筆下的“白雲晚望”。

“不知滄海連天闊,只覺青山與海浮。”這是清代詩人李調元所見的“鎮海層樓”。

“曾記盈盈秋水闊,好花開滿荔枝灣。”這是陳獨秀記憶中的“荔灣漁唱”……

訪今:

從“英雄城”到“塔耀新城”

歷經宋、元、明、清數代更迭,新中國成立后,“羊城八景”這張名片也被傳承下來。

1963年,羊城晚報評出新中國第一組“羊城八景”。

新中國、新景象,白雲松濤依舊,到蘿崗賞梅花、到東湖踏春,則成為當時的新潮流;“珠海丹心”“紅陵旭日”更為“羊城八景”注入了廣州“英雄城”的氣質。

1986年,廣州再評“羊城八景”。

循著這八景,我們可以看“黃埔雲樯”,從廣州港的高大龍門吊車、大片集裝箱中感受改革開放的繁榮景象;可以賞“流花玉宇”,走進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大樓和廣州火車站,從“統一祖國、振興中華”的標語中感受流動的中國。

2002年,廣州以九運會為契機評選出“新世紀羊城八景”,成為新世紀新廣州的新名片。這份名單經62萬市民參與推薦投票,來自廣州地區市政、規劃、園林、建築、旅遊、文化、文博等各方面20多位專家評審,歷時一年多反覆論證,從30個候選景點中最終評選出八景。

時隔多年,廣州城市建設變化很大,“新世紀羊城八景”展現了廣州在新世紀的新面貌,具有鮮明的嶺南地方特色、歷史文化底蘊和時代精神。除了“雲山疊翠”“珠水夜韻”等傳統山水,我們還能在廣州火車東站看“天河飄絹”,在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看“五環晨曦”。

2010年11月16日,以亞運會為契機,羊城晚報報業集團旗下的新快報率先發起“羊城新八景”評選活動,公眾投票超過860萬張,創下自宋代以來“羊城八景”評選規模之最。

2011年5月18日,評選結果揭曉——塔耀新城、珠水流光、雲山疊翠、越秀風華、古祠流芳、荔灣勝境、科城錦繡、濕地唱晚。

“羊城新八景”入選景點恰好“四老四新”,既有城市新地標廣州塔,又有被譽為城之命脈的雲山珠水,傳統與現代相映生輝,展現了千百年來廣州城市發展騰飛的堅實足跡,見證著南國明珠改革開放的璀璨篇章。

新章:

“老城市新活力”再譜新樂章

今年4月,廣州啟動2025年“羊城八景”評選活動。

這是“羊城八景”自宋代以來的第九場評選,它從千年前的青磚古道走來,如同一部流動的史詩,既沉澱著千年文脈,又激蕩著時代新聲。

縱觀這張“城市名片”的千年歷程,我們可以看到千年文脈流傳。

古時,人們以山水為骨、人文為魂,用“羊城八景”的名片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文化記憶——

“扶胥浴日”記錄了廣州與海上絲綢之路的千年脈絡;

“白雲晚望”的傳統至今仍在民間流傳;

“鎮海層樓”見證著體育場上揮灑的無數汗水;

“象山樵歌”在新時代已成為“00后”鍾愛的網紅打卡地……

新中國成立以來,人們將廣州人的革命精神和改革奮進之魂注入“羊城八景”,留下城市建設的火熱場景——

我們在海珠廣場、廣州起義烈士陵園、黃花崗公園看“珠海丹心”“紅陵旭日”“黃花皓月”;

我們在“雙橋煙雨”“黃埔雲樯”“流花玉宇”中觸摸改革發展的脈搏;

我們在“五環晨曦”“塔耀新城”“科城錦繡”中追尋新時代的奮進足印……

從嶺南一隅到粵港澳大灣區,今天的廣州,依然生機勃發。2025年,隨著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的舉行,廣州再啟“羊城八景”評選。這張積澱千年的“城市名片”,正展示著廣州“老城市新活力”的獨特魅力。

“羊城八景”千年名錄——

宋代:扶胥浴日、石門返照、海山曉霽、珠江秋月、菊湖雲影、蒲澗濂泉、光孝菩提、大通煙雨

元代:扶胥浴日、石門返照、大通煙雨、蒲澗濂泉、粵台秋月、景泰僧歸、白雲晚望、靈洲鰲負

明代:粵秀松濤、穗石洞天、番山雲氣、葯洲春曉、琪林蘇井、珠江晴瀾、象山樵歌、荔灣漁唱

清代:粵秀連峰、琶洲砥柱、五仙霞洞、孤兀禺山、鎮海層樓、浮丘丹井、西樵雲瀑、東海漁珠

1963年:白雲松濤、羅崗香雪、越秀遠眺、珠海丹心、紅陵旭日、雙橋煙雨、鵝潭夜月、東湖春曉

1986年:黃埔雲樯、雲山錦繡、珠海睛波、黃花浩氣、紅陵旭日、越秀層樓、流花玉宇、龍洞琪林

2002年:雲山疊翠、珠水夜韻、越秀新暉、天河飄絹、古祠流芳、五環晨曦、黃花皓月、蓮峰觀海

2011年:塔耀新城、珠水流光、雲山疊翠、越秀風華、古祠流芳、荔灣勝境、科城錦繡、濕地唱晚

文 | 記者 張璐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