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對抗玄學:90後女生做了個“營銷號”給父母看
更新于:2025-03-30 09:55:39

文/羊城晚報記者 謝小婉 

圖/受訪者提供

29歲這年,徐睿陽打算做一個爹媽都喜歡的“專家營銷號”,以長輩能接受的方式,“反向”去“行銷”他們,話題包括“莫催婚”“別輕信保健品”“免費雞蛋騙局別上當”等等。她在社交平台上發佈這一想法後,吸引超過40萬人圍觀,不少年輕人出謀劃策,催她快落實,甚至願意去給新帳號當“水軍”。

“這是一次‘用魔法打敗魔法’的嘗試。”徐睿陽解釋:“其實我們跟上一代人之間沒有對與錯之分,只是時代不同、觀念不同,我做這個行銷號不是為了對抗,而是希望把它做成一個溝通的橋樑。”

讓“靜叔”替年輕人溝通

前段時間,一條帖子在社交平台上引發熱議。該帖中,講述者稱自己89歲的奶奶因常刷到“老人健康長壽是吸了家裡人福氣”的短視頻,引發恐慌甚至輕生,只想為兒孫“擋災”。講述者在帖中哭訴:如果奶奶刷到的是說長壽老人是家裡的福星,結果會不會不一樣?

該帖的真實性還未經充分證實,但其內容已招來大量共鳴,不少年輕人分享,自己的家人也常被類似行銷號誤導,陷入焦慮甚至引發家庭矛盾。在這樣的背景下,徐睿陽發佈自己想做個“專家營銷號”的有關想法後,就得到許多年輕人支援。

15歲起,徐睿陽就外出求學,與家人聚少離多。去年,她回家長住,長期以來因觀念不同而產生的隔閡與誤解,在朝夕相處中逐漸浮出水面,家庭矛盾不斷爆發,隨後,她選擇“逃”往成都開啟新生活。

徐睿陽難以接受的是,母親常給她分享一些所謂“大師”的說教短視頻,“有些講得很玄乎,還有些講養生的,根本沒有科學依據”。3月27日晚,在接受採訪后,她還收到母親轉發過來的一些相關短視頻。

“過年前一周家人說過來找我過年,其實我很抗拒,因為很難跟他們溝通。”有時徐睿陽也不理解,怎麼母親聽得進這些營銷視頻號的話,卻不願將自己女兒的話放在心裡呢。她逐漸有了個另闢蹊徑的念頭:“我就想,也做一個營銷號,趁過年時拿他們的手機點個關注,把我的想法逐漸傳達給他們,迂回地溝通。”

由於沒有自媒體經驗,徐睿陽將這一想法發在社交平臺上,同時徵集視頻主題。在此之前根據自己的經歷她已有很多靈感,比如“不要把你的孩子逼成你的敵人”“孩子30歲不結婚不要催”等。帖子發佈后,她又從大量私信和評論中發現,原來不止她一人正面臨著這種困境。

“有時跟上一輩人溝通,真的很難。”共鳴下,網友紛紛催更,有提出建議的,“標題不要站在父母對立面”;有因父母購買虛假養生品“發熱凳”而苦惱的,“可以做不要相信任何保健品的內容嗎”;更有人自願當起“水軍”,不僅期待將視頻轉發到家庭群,更願意偽裝成中老年人成為第一批粉絲,增加帳號可信度。

今年1年中,徐睿陽開設了“靜悟時光里”視頻號,用AI生成了一位虛擬的“靜叔”,形象儒雅,說話娓娓道來,以嘮家常的方式,討論“考試速成班專騙老人”“孩子工作后卻疏遠咱,問題究竟在哪”等話題,鼓勵中老年人轉變觀念,多愛自己,與孩子進行良性交流。其間,徐睿陽陸續分享自己的創作經歷,相關筆記獲得超過40萬流覽,評論區變成大型情感樹洞:“終於有人替我們說出不敢對父母說的話。”

包裝在說教下的心裡話

起初,關注“靜悟時光里”的大多是年輕人,隨著他們的接力轉發,目前帳號已積累起900多名真實的中老年“粉絲”,在徐睿陽看來,只要能影響一人也值得。

這就像一場代際溝通的實驗,她學著用中老年人熟悉的專家話語體系,去包裝自己的想法。“比如像催婚,我就以老年人的口吻說,現在年輕人生了孩子也不管,家也不收拾,全扔給我,不僅讓我失去自我,還給我累病了。”徐睿陽解釋道:“很多老年人並非不講道理,慢慢講他們會懂的。”

視頻中,“靜叔”勸父母們不要被“考研考公包過班”誆騙,隱藏著的“放手也是愛”的潛臺詞,或許也正是徐睿陽最想對母親說的話,她在單親家庭中長大,律師身份的母親長久以來都是她的榜樣。“我媽很偉大很厲害,她很愛我,但她一直想讓我按照她希望的方式去生活。”徐睿陽回憶道,自小母親為撐起家庭努力工作,不時響起的手機鈴聲常打斷她們的生活節奏。為分擔壓力,年幼的她當起母親的小助手,幹些跑腿、複印的雜活,不可避免地接觸到一些充斥人性陰暗面的法案卷宗,“小時候我以我媽的工作為生活重心,她沒有精力去關注我的內心,導致我的一些焦慮抑鬱情緒慢慢堆疊”。

徐睿陽的母親無法理解,為何自己的女兒不願意同她一樣,繼續在法律行業耕耘,她常常苦口婆心規勸,近幾年迷上禪修課,更變本加厲希望女兒參與其中。

“過年時我們開車上了川西公路,其實那個時候我已經斷斷續續開了13個小時的車了,我很累,但我媽還是要放那些‘大師’的課給我聽。”徐睿陽說,彼時她正經歷法考失敗,母親希望她能聽聽那些課,“去掉心裡的病”。

“我去上過一節,很多內容其實很扯,跟我媽直接溝通她不肯聽,我只能‘用魔法打敗魔法’了。”徐睿陽調侃道,“我真成不了一個完美女兒。”以前,她試圖離開家,用物理逃離來自救,現在,她有了更為積極的信念,透過“靜叔”去說出自己的心裡話、去溝通,也因此收穫一幫網路好友,大家互相支持鼓勵。這極大緩解了她的焦慮。年近三十,她想走自己的路,按自己的方式過自己的人生。

短視頻時代的一場代際溝通實驗

事實上,“靜叔”的形象是為徐睿陽的母親量身定做的,“我媽就喜歡這種類型”。她常裝作不經意地將做好的視頻轉發給母親或者家庭群,“其實我明白一時很難改變我媽”,但她發現,母親會給那些視頻點讚。

更大的改變在發生。有網友稱“靜叔”的視頻起效,成了家庭溝通的橋樑,父母態度有所鬆動,對待子女變得更加開放和包容,不再像以往那般固執己見。“有個高中生還找過來,說哥哥正在被催婚,看到我做的視頻,他說希望我堅持把它做下去,等他到了那個年齡,也能有東西可以拿出來給父母說說。很有意思的小朋友。”徐睿陽提到。

“靜悟時光里”帳號開設至今已有兩個多月,久而久之,視頻評論區里真的出現了一些中老年群體的身影。IP湖北的網友分享道:“每次和孩子聊天最後總是不歡而散,我又忍不住關心他,聯繫后總是鬧得我傷心,看到老師把這個情況說出來,我終於知道了原因。”來自四川的家長也在反思,表示有些問題從前沒考慮過,現在意識到,應也為時不晚,“希望可以和女兒回到小時候一樣親密、無話不談”。

雖然嘴上說著“用AI對抗玄學”,但徐睿陽深知,單純的對抗只會加深兩代人之間的鴻溝:“視頻選題背後其實隱藏的是兩代人共同的焦慮,有互相理解的渴望,有對未來不確定的擔憂,也有對親情連接日益淡化的無奈。”她認為,在短視頻盛行的當下,深入探索並理解長輩們根深蒂固的認知框架,巧妙地運用其熟悉的文化符號與語言習慣,將新時代的觀念以更加柔和且易於接受的方式傳遞出去,這種策略遠比直接衝突和簡單否定要有效。

即使戲稱在“反向洗腦”,徐睿陽在做每一期視頻時,仍會秉持科學客觀的態度,溯源資訊、查資料,“哪怕我目前只有九百多個中老年‘粉絲’,我也想讓他們在我這兒能得到有效的、科學的、真實的資訊”。

因平臺限流、素材成本高、個人時間減少等原因,“靜悟時光里”賬號運營目前出現瓶頸,徐睿陽自認能力有限,無法將這個帳號做出太大影響力。但她仍想堅持下去,在鋪天蓋地的虛假營銷號里,如果因為“靜悟時光里”的存在,而能使得受騙者哪怕減少了一個人、或得到關係緩解的家庭多了一戶,“那麼一切都是有意義的”,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