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7.9級強震像一把巨刀切入地球
更新于:2025-03-30 09:34:02

3月28日下午,旅居曼谷的中國公民周園突然感到一陣眩暈,隨即發現整棟樓劇烈搖晃,樓道外傳來嘈雜的喊叫聲。經歷過汶川地震的她立刻意識到:“地震了!”

周園迅速從29樓的公寓沿步梯向下逃生,途中聽到有人邊跑邊哭。到達街上時,周圍已聚集了不少人。她這才從手機上看到新聞:當地時間3月28日12時50分左右,緬甸中部發生強烈地震。當地消防部門發佈消息稱,此次地震震級為7.7級,震源深度10公里;而中國地震台網測定為7.9級,震源深度30公里。

這是今年以來全球最強的地震,不僅造成緬甸曼德勒地區重大傷亡,其衝擊波甚至波及700公裡外的泰國曼谷和中國雲南省。英國劍橋大學地震學家詹姆斯·傑克遜形容,這場強震“如同一把巨刀切入地球”。

根據緬甸國家管理委員會新聞資訊組公佈的最新統計數據,截至29日晚,緬甸28日的強烈地震已在全國造成1644人死亡、3408人受傷,另有139人失蹤。

3月29日,泰國曼谷警方發佈公告稱,緬甸強震已導致曼谷13人死亡,10人受傷,118人失蹤。

此次地震的震中距離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約17.2公里,內比都和仰光也震感強烈。緬甸官方媒體《環球新光報》稱,震區五座城鎮建築倒塌,兩座橋樑損毀,其中包括曼德勒一條主幹道上的關鍵橋樑。此外,一張醫院急診科招牌碎裂的照片顯示,擁有千張床位的重點醫療機構也遭重創。

在佛教聖地曼德勒,地震摧毀了多座建築,包括該市最大的建築之一Ma Soe Yane寺院,此外,當地的前王宮也受損嚴重。現場視頻還顯示,該市一座水壩潰壩,導致低地地區被淹。

而在內比都的救援畫面中,一些房屋部分倒塌,救援人員正從房屋殘骸中搬出磚塊救人,傷患們躺在擔架上,在37℃的高溫中,陪同者不斷地為傷員扇風降溫。

國際援助組織人士指出,緬甸長期面臨衝突,很多民眾流離失所,此次地震將給人們帶來毀滅性的打擊。早在地震前,無數人已深陷困境,現在更需要國際社會伸出援手。

緬甸地處全球最活躍的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和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地震帶交匯處,位於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邊界。

新加坡地球觀測站首席研究員魏聖基在接受採訪時指出,緬甸發生的強烈地震“並非意外事件”。已經在緬甸調研地震危險性長達10年的魏聖基表示,3月28日的地震發生在實皆斷裂帶(Sagaing Fault)的一段,這是中南半島活動性最強、規模最大的一個孕震斷層。

“根據歷史研究以及現代地球物理調查,我們早就認為,這段斷裂帶在不久的將來很可能發生大地震。”魏聖基補充說,他們此前已經將這一風險告知了緬甸政府和當地科學家。“因此,對於我們來說,這次地震並不意外。”

英國地質調查局研究員羅傑·穆森則表示,本次地震發生的深度較淺,意味著破壞會更加嚴重。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僅為10公里。“這次地震的破壞力非常大,因為它發生在很淺的地方,衝擊波在從震源傳到地表時尚未消散。建築物受到了全力衝擊。”穆森說。

劍橋大學地震學家詹姆斯·傑克遜則用“紙張撕裂”比喻此次地震:“破裂以每秒兩公里的速度延伸,就像快速撕開一張紙。”他還表示,曼谷高層建築密集,因而特別容易受到遠處震動的影響。

不過,在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地球科學系教授伊恩·沃特金森看來,泰國的地震風險總體上比緬甸低,尤其是中部地區(包括曼谷)瓦南布區。而且,泰國的經濟比緬甸繁榮得多,因此建築標準通常更高,執行得更好,對遠距離地震或更多局部但通常較小的地震的準備也更充分。

緬甸近年來的城市建設熱潮,也讓專家普遍感到擔憂。曼德勒大量高層建築矗立在伊洛瓦底江沖積平原上,地基穩定性存疑;實皆市雖規模較小,但過去15年同樣經歷無序擴張;當地建築標準執行不嚴,與2023年土耳其地震前的情況相似。

美國國家地震資訊中心地球物理學家威廉·耶克指出這次地震與土耳其地震的相似性:“震級高、震源深度淺、震區人口密集——這三個要素組合必然造成重大破壞。”

(羊城晚報•羊城派綜合中國新聞週刊、央視新聞、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