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潘亮 王莉 古司祺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潘亮
3月27日至3月31日,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在北京精彩呈現。本屆年會以“新質生產力與全球科技合作”為主題,通過近百台機器人集群展示、XR設備革新、AI深度應用等創新實踐,向世界呈現出一幅“未來已來”的科技圖景。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在新聞中心前往會場的通勤路上看到,疾行的機器狗與智慧接待機器人構成流動風景線。從機器人迎賓、泡茶、沖咖啡到寫毛筆字,再到會場內外無處不在的智能設備,中關村論壇年會不僅為參會者帶來了前沿科技的盛宴,更讓記者深切感受到“未來已來”的震撼。
智慧機器人閃耀年會
人機共生未來已現
本次中關村論壇年會,智慧機器人無疑成了最耀眼的明星。記者在新聞中心前往會場的路上,看到一隻“通勤趕路”的機器狗吸引了眾多目光;創新中心大廳,身高1.2米的T1接待機器人為嘉賓指路,熱情周到。據統計,共有15家企業近百台機器人活躍在年會的各個角落,它們承擔著迎賓、交流、主持、表演、服務等不同工作任務,成了年會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與往屆相比,今年機器人的穩定性和智慧化水平顯著提升。”北京人形機器人品牌公關專員梁禕晗表示,天工機器人不僅能在平地上健步如飛,還能在沙地、雪地、山坡等多種複雜地形中實現高速奔跑,最快可達每小時12公里。
此外,樂聚、加速進化、星動紀元、靈寶、銀河通用、博雅工道等企業也帶來了各自研發的智能機器人。這些機器人通過神經網路深度學習和情緒識別演算法,已能勝任公共服務、教育陪伴等複雜場景。在中央展示區,多台機器人正排練集體舞蹈,動作整齊劃一,展現了多機協同運動能力。
在會場,北京軟體機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泡茶機器人也吸引了眾多觀眾駐足觀看。通過程式設定將傳統茶藝分解為108個標準動作,通過運動捕捉與AI學習,使泡茶機器人可精準複刻茶藝大師的沖泡技藝,誤差控制在0.5毫米內。有觀眾驚歎:“這已不是簡單的程序執行,而是多機協同運動能力的展現。這些機器人不僅展現了人工智慧技術的飛速發展,更體現了‘人機共生’的美好願景。”
創新產品層出不窮
科技助力環保與發展
近年來,作為中關村論壇年會的永久主題,“創新與發展”也吸引了眾多新老朋友前來踐行。在今年的年會上,眾多創新產品紛紛亮相,為參會者帶來了全新的科技體驗。
其中,北京耐德佳顯示技術有限公司帶來的XR眼鏡尤為引人注目。這款眼鏡單眼解析度高達4K×4K,厚度僅為傳統VR眼鏡的三分之一,將智慧頭盔的形態創新為眼鏡,給人們帶來了更加沉浸式的視覺體驗。此外,耐德佳還為中關村論壇年會新聞中心配備了遠像智慧屏,提供了核心的遠像螢幕技術。
除了耐德佳,中關村論壇年會上的其他創新也層出不窮。AIGC互動體驗區進行全新升級,增加了科技樹形態的螢幕,傳達全球科技合作的理念。同時,深度綁定大模型,新增美顏等功能,結合文化、科技元素,可將照片生成為視頻,為人們帶來了更加豐富的互動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中關村論壇年會還依託人工智慧大模型,打造了“中關村論壇智能體”,應用AI同傳系統,實現多語言演講。在視頻製作過程中,廣泛使用了人工智慧技術,很多視頻都實現了人工智慧原創。此外,還重點打造了無感通行、安全有序參會體驗,全面使用電子證件、電子桌簽等各類智能服務,覆蓋參會全流程。
在環保方面,本屆中關村論壇年會也進行了創新。全面使用可迴圈利用物料,論壇年會資料全部提供電子版,印刷品和文創產品均採用可回收材料。同時,動態優化周邊導航路線,安排無人駕駛接駁體驗,擺渡車全部使用新能源車,展現了創新與發展的完美結合。
智慧機器人產業發展迅速
進入家庭仍需時日
據悉,中關村論壇年會上的智能機器人展示了人工智慧技術的飛速發展,也引發了人們對於智慧機器人未來的思考。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國共有45.17萬家智慧機器人產業企業。2024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累計產量達到55.6萬套,同比增長14.2%。多元資訊融合感知、人機自然交互等前沿技術不斷取得突破,減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統等關鍵部件日益完善。
然而,對於智慧機器人進入家庭還要多久的問題,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名譽會長王田苗表示,這是一個很有挑戰性的問題。王田苗認為,具身智能機器人更多的目的是去替代人類從事危險、單調甚至厭惡的工作,更多是替代人類到無法到達的空間。如果讓機器人完全替代人,那人又能幹什麼呢?從社會和人性的角度來看,具身智慧機器人進入家庭還有一段距離。
此外,從技術形態來看,現在整個具身智慧的技術形態的定義還都是分散發展,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王田苗強調,人們之所以希望人形機器人進步,就是希望它是一個新的物種,可以重構所有的供應鏈。但一個物種進入到工業和生活以及消費領域以後,最重要的其實首先是降本增效、提高效率。從這個角度看,模型容易標準化、規模化,還有晶片端測晶元的核心部件、電機、感測器、視覺、減速器等都容易實現標準化和規模化,但中間的具身智慧的載體卻是多樣化的,難以在短期實現標準化、規劃化。
中關村論壇年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儘管如此,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創新產品的不斷湧現,人們對於智能機器人未來的期待和信心仍然不減。中關村論壇年會作為聚焦創新的平臺,不僅展示著中國智造的硬實力,更勾勒出智能時代文明演進的新範式,未來中關村論壇將持續賦能全球前沿技術、創新產品及行業新命題走向聚光燈下,為人們帶來更多驚喜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