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孩子上小學后,很多父母不自覺地陷入焦慮中。
歸根結底,就是擔心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害怕成為班級的“吊車尾”,影響未來。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父母在未經孩子允許的情況下,就給他們報各種培優班、補習班,把時間安排的滿滿當當。
本來在學校多學習就很辛苦,放學后還得要去上補課班。好不容易等到假期,還有各種培優班在等著自己,想想都頭疼。
重壓之下,很多孩子的心理出現問題,煩躁、焦慮,甚至抑鬱。
可悲催的是,很多父母還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居然覺得孩子矯情。
只想說一句:和學習比起來,孩子的心理健康,才是父母更應該在意的東西。
心理健康,才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基石
不可否認,學習在某個角度來說,確實很重要。
可同樣,若是孩子沒有健康的心理,那再好的成績又能怎樣呢?
如果兩者之間非得二選一,那肯定是心理健康更為重要。
心理健康的孩子,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面對挫折和困難,能夠保持積極的心態,學會自己調節負面情緒,這對他們的社交、學習都至關重要。
良好的心理健康,還能讓孩子形成積極的自我認知。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自我認知,只有理解和接納自己的不足,才有可能成為更優秀的人。
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心理健康的孩子更容易建立穩定的人際關係。
都知道“人脈等於錢脈”的道理吧?人際關係在當今社會,要比學習成績還重要。
只要孩子心理健康,那他們就懂得傾聽、尊重他人。在跟別人相處的時候,能夠具備良好的同理心,善於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
孩子的這些表現,要注意
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往往不會像身體健康那麼明顯,以至於很多父母都沒有發現。
真的意識到孩子心理出問題時,情況都已經特別嚴重。
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觀察孩子。因為心理健康,可以通過一些細微的行為變化表現出來。
1、情緒變化
如果孩子的情緒發生巨變,持續出現情緒低落、易怒、焦慮或者恐懼的情況,那父母真的要注意了。
很明顯,這些情緒變化都是心理問題的信號,而且一個比一個嚴重。
2、學習下滑
如果孩子之前成績穩定,卻突然出現成績大幅下降,而且不管父母怎麼輔導管教,都沒有任何改善。
不用懷疑,這說明孩子的心理發生問題,對學習產生了叛逆和厭煩情緒。
3、社交退縮
孩童階段,應該是最無憂無慮的時候。可偏偏有一些孩子,他們不願意與人交流,就連集體活動也是各種找理由推辭。
這種情況叫做社交退縮,說明孩子對社交有些焦慮,要當心了。
想讓孩子心理健康,這些方法學起來
既然心理健康這麼重要,那父母在日後的教育中,就把它放在首位。
想讓孩子擁有健康的心理,其實沒有那麼難。接下來,給大家分享幾個小妙招,只要堅持用在教育中,就能有意外收穫。
妙招一:建立安全感
心理有問題的孩子,他們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沒有安全感。
想要重塑健康心理,就需要給足孩子安全感。
父母要做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和支援,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愛意。無論成績好壞,都會被接納。
妙招二:有效溝通
聰明的父母,一定會把孩子當做朋友一樣相處。
而有效的溝通,是成為朋友最基本的條件。
教育路上不要總是給孩子講道理,而是鼓勵他們多表達,這樣才能建立平等的溝通關係。父母要做的,當然是耐心傾聽,這樣才能更好地瞭解孩子。
妙招三:情緒教育
很多孩子只知道自己不開心,卻不懂得如何把不開心發洩出去。
說到底,是他們對情緒的認知不夠。
要教會孩子識別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可以通過講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讓孩子把負面情緒都發洩出來。只要不埋在心裡,那肯定不會有心理方面的問題。
寫在最後:育兒路上,父母也需要多學習,才能積累更多經驗。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它絕對不是衡量孩子成功的唯一標準,父母千萬別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