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我有關”,讓教育有了“心跳”
更新于:2025-03-26 04:35:33

本文轉自:海口日報

“與我有關”,讓教育有了“心跳”

——讀內爾·諾丁斯《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有感

■熊文軒

當“內卷”席捲教育領域,當成績、升學率、績效等冰冷的數字成為衡量孩子成長的唯一尺規,教育彷彿失去了心跳,淪為一場無情的競賽。我們被困在一張由數據編織的巨網中,內心掙扎,難以喘息。就在這樣的時刻,內爾·諾丁斯的《學會關心》如同一束溫暖的光,穿透了教育的冰冷外殼,讓我們重新觸摸到教育的脈搏——那顆跳動的心臟,正以關懷與溫情的節奏,重新定義教育的意義。

內爾·諾丁斯,這位美國斯坦福大學的榮譽教授,以她母親的身份與學者的智慧,深刻洞察了傳統教育的局限。在她看來,過分強調智力發展的教育模式,如同一片荒芜的沙漠,缺少情感的綠洲與關懷的雨露。於是,她為現代教育開出了一劑“心臟復甦”的良方:學會關心才是教育的真諦所在。

全書十二章,每一章都像是一塊精心雕琢的玉石,閃爍著關懷的光。諾丁斯從社會背景到教育改革,從理論到實踐,深入淺出地闡述了“為什麼要重回關心”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實踐關心”。她以細膩的筆觸和深刻的洞察,分章節逐一分析了“關心自我、關心他人、關心動植物、關心地球和物質世界”的重要性,為我們描繪了一幅關懷教育的美好藍圖。

在她的筆下,“關心”並非簡單的人文關懷,而是一種深刻的關係,建立在彼此互動與真誠回應的基礎上。她指出,現實生活中,我們常會陷入“假關心”的泥潭,大人與孩子之間缺乏真正的連接,缺乏傾聽與積極的回應。真正的關心,應從自我開始,關注身體、關注精神世界,再延伸至他人與遠方的世界。這種“與我有關”的情懷,正是諾丁斯所宣導的關心倫理的精髓所在。

同時,內爾·諾丁斯教授為我們展現了一種教育願景。在這裡,孩子們願意傾聽每一朵花開的聲音,觀察每一片葉的生長,對萬事萬物葆有好奇心與敬畏之心。他們學會了愛,學會了關懷,成為了會愛並可愛的人。這樣的教育,不再是單一的知識灌輸與機械的題海戰術,而是情感的共鳴與關懷的傳遞。它成了一場溫暖的相遇,一次生命的共鳴,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愛與關懷中茁壯成長。

即使國情不同、文化各異,我們仍能感受到,關懷教育跳動著中西文化共同的脈搏。讀罷此書,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在我們的教育實踐中,是否也陷入了“假關心”的怪圈?我們是否真正傾聽了孩子們的心聲?是否給予了他們足夠的關懷與支援?諾丁斯的理念,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教育中的不足與偏差。

正如海子所言:“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關心糧食和蔬菜,喂馬、劈柴,周遊世界。”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在關懷的陽光下,跳動出屬於自己的節奏,去擁抱屬於自己的詩和遠方。

探索大腦奧秘之旅
探索大腦奧秘之旅
2025-03-25 23:29:29
努力的日子會發光
努力的日子會發光
2025-03-26 02:09:00
簪花人 (遇見)
簪花人 (遇見)
2025-03-26 02:57:06
仙島湖遊記
仙島湖遊記
2025-03-26 03:10:04
珍藏一幅畫
珍藏一幅畫
2025-03-26 03:14:25
騎士,您辛苦了!
騎士,您辛苦了!
2025-03-26 03:41:37
遠去的煤油燈
遠去的煤油燈
2025-03-26 04:0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