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光明網
光明網評論員:近日,一場還沒開跑的馬拉松賽事,引起了熱議。據報導,2025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將於4月13日舉行。此次馬拉松的最大看點,在於參賽者不僅有正常的人類運動員,還有多個機構推出的人形機器人。因此,這場賽事也被稱為“全球首場人形機器人馬拉松”。
讓人形機器人與運動員同場競技,打破了傳統馬拉松賽事的固有框架和規則。在賽制上,2025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遵循“同步報名、同一賽道、同時起跑”原則,人形機器人與運動員將在起點同時鳴槍起跑。為了保障人機安全,比賽全程採用鐵馬隔離或綠化帶隔離的方式,讓機器人與運動員共用同一路線,但分別在獨立賽道上行進,彼此互不干擾。
馬拉松比賽,拼的是運動員的體能和耐力,而機器人是用電機驅動的非生命體,自然不存在體能比拼。但是,長達21公里多的半程馬拉松,對現階段的人形機器人而言,絕對是一種技術上的挑戰。在賽前路測中,幾乎每個機器人都在中途進行了幾次換電操作,還有的機器人在上坡、下坡過程中,出現關節連接處的斷落。這些“跑”出來的問題和數據,都被研發團隊一一記錄,成為推動人形機器人技術進一步完善的基石。
讓人形機器人跑馬拉松,與其說是人機競技,不如說是機器的自我反覆運算。從技術角度看,目前人形機器人雖然已經可以完成抓握、跳躍甚至前後空翻等複雜動作,但長距離動態平衡仍屬於前沿課題,這對機器人的運動控制、環境感知、能源續航等核心技術都提出了很高要求。舉辦這一賽事,既可以作為一種對我國人形機器人性能的集中檢閱,同時也可以在賽事中搜尋技術瓶頸,凝聚各方資源,尋求技術突破的可行路徑。
人形機器人是具身智慧的關鍵載體。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培育生物製造、量子科技、具身智慧、6G等未來產業。具身智慧,就是一種具身化的智慧體,能像人類一樣,通過這個“身體”感知外部世界,並能根據外部資訊作出決策和行動。從機械臂、無人車到四足機器人,再到兩足的人形機器人,可以看出具身智慧在不斷反覆運算進步,正朝著具有強大思維和行動能力的智慧體演進,未來還將有無限的潛能和發展空間。如果善加利用,它將對智能製造、智慧醫療、智慧養老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從這個角度看,人形機器人“跑馬”,也是一堂具身智慧的成長課。如同人類,從童蒙時期的蹣跚學步,到長大成人後健步如飛,總是需要一個循序漸進、不斷成長的過程,具身智慧也一樣。推動“具身智慧+”的多場景應用,在實踐中總結經驗,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瓶頸,我們定能做大做強具身智能產業,為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增添動力。
(轉載請註明來源“光明網”,作者“光明網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