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廣湛高鐵建設突破兩大關鍵節點,標誌著項目建設取得新突破。
日,隨著最後一方混凝土澆築結束,由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站房建設指揮部建設、中鐵二十五局承建的廣湛高鐵佛山站東西翼上蓋平臺主體結構順利完工,為佛山站今年底主站房具備通車條件奠定基礎。
新建佛山站專案是廣湛高鐵在建規模最大的站房,總建設規模29.4萬平方米,站場規模4台9線。建成通車後,將彌補佛山北上通道短板,大幅縮短與周邊城市的通行時間,並推動廣州和佛山兩個萬億超級城市中心一體化發展。
在施工現場,數台塔吊巨臂高懸,泵車長臂伸展,將混凝土精準澆築至範本內,現場一派繁忙。此次完成澆築的上蓋平臺東西長563.54米,蓋板面積5.36萬平方米,由324根實心混凝土框架柱支撐、傳導受力,確保建築主體結構安全。未來,該上蓋平臺下部將作為月台停車區間雨棚,上部拓展為綠化公園。
“在澆築施工過程中,我們針對超長大體積混凝土結構難題,創新採用跳倉法與膨脹加強帶施工技術融合,即分塊規劃、隔塊施工,類似跳棋隔一段澆一段,相鄰兩段隔開一段時間,避免混凝土施工初期激烈溫差產生裂縫,降低了施工成本,加快了施工進度,完成時間比計劃工期提前了整整20天。”中鐵二十五局項目負責人周長磊介紹說。
據瞭解,廣湛高鐵佛山站位於佛山市禪城區核心區域,地下管網複雜,周邊交通能力飽和,同時進行已建成運營的地鐵3號線“先隧後站”施工,以及規劃的7號、15號線下穿佛山站部分主體結構施工,施工難度大。為確保地鐵安全運行,同時保障片區通訊、用水、用電等設施的正常運轉,項目團隊通過技術創新,克服了交叉疊加施工、介面複雜等難題。
站房施工快馬加鞭,橋樑建設也迎來新進展。
日,在佛山市南海區,移動模架橫跨高中立交特大橋108号至109號墩,現場運輸車輛絡繹不絕,機械轟鳴、施工繁忙。伴隨著最後一方混凝土入模,由廣東鐵投集團所屬廣湛鐵路公司投資建設、中國鐵路設計集團EPC總承包、中鐵二十五局承建的廣湛高鐵站前二標專案全部簡支箱梁澆築任務圓滿完成,為全線按期開通創造了良好條件。
廣湛高鐵站前二標專案正線全長10.38公里,包含佛山特大橋、高中立交特大橋2座橋樑,含簡支箱梁和連續梁兩種橋樑結構,其中簡支箱梁183孔,占標段全長的56%。
據中鐵二十五局現場負責人陸浩介紹,專案地處佛山市區,居民樓廠房林立,為減少臨時土地徵用,最大限度減小施工斷點對進度的影響,專案管理團隊從整體工期、安全品質、經濟效益等多方面綜合考量,優化施工組織方案,最終將傳統的梁場預製架梁方案,改為“6套移動模架+12套樑柱支架”組合現澆法施工。高峰期多點齊頭並進,能在一個月內完成20孔簡支箱梁澆築任務,極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
目前,該標段橋樑主體工程已完成96%,路基工程已完成95%,全封閉式聲屏障、無砟道床及附屬工程同步施工中,總體進度近九成。
廣湛高鐵設計時速350公里,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沿海鐵路客運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連接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貿港、北部灣城市群的高速鐵路。專案建成通車后,將大幅縮短粵西地區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時空距離,廣州中心城區至湛江中心城區可實現90分鐘互達,極大改善粵西地區群眾出行條件,助推粵西沿海地區陽江、茂名、湛江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聯動發展。
文 | 記者 嚴錦程 通訊員黃詩偉 康桂銘 王銳
圖 | 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