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發佈《中國參與國際通信海纜建設和保護相關情況報告(2025年)》。
國際通信海纜是一種敷設於海底、用於跨國通信與數據傳輸的光纜系統,承擔了全球超95%以上的跨國數據流量,是現代全球通信網路的核心組成部分。為了更好滿足數位化高速發展帶來的日益攀升的國際頻寬需求,我國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在行業中率先推出了首個32纖對海纜解決方案及全系列產品,並能夠保證在8000米水深下穩定工作25年。從6纖對、12纖對到最新的32纖對,相當於原本海底海纜是6個雙向車道的海底高速,而現在直接升級為了32個雙向車道的海底“超高速”通道。每對光纖每秒傳輸可達16TB以上,換句話說,只要眨一下眼睛,就可以完成3200部時長2小時左右的4K超清電影傳輸。△開放式海纜接入設備
不僅如此,中國承建的全球海纜系統,連結了全球主要市場,加速了沿線國家融入全球經濟社會的進程,為跨境電商、金融領域、跨國企業的即時交易和數據流動提供著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國產海底光纜
此外,由於海底地震、火山等地質活動和漁船拋錨、海上施工等人類活動,都可能造成海纜故障,據國際電纜保護委員會報告,全球每年約有200起海底光纜損壞事件。為此,我國在海纜設計和施工時採取了多種保護措施。根據敷設環境,提供不同的防護能力;在海纜施工中,對於水深淺的區域會進行挖溝埋設,例如水深少於200米的海域,海纜埋深會達到2~3米。除此之外,在日常運行中,我國也增添了許多預警手段,謹防人類活動對通信海纜造成損壞。同時,我國還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確保國際海纜的安全,並通過多方協作來加大國際通信海纜保護力度,公平公正開展國際海纜合作。
(總台央視記者 王世玉 楊子清)
(央視新聞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