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北京4月9日電 記者李春劍從市場監管總局9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瞭解到,我國已累計發佈食品安全標準1660項,涵蓋日常消費的340餘種食品類別。標準通過原料污染物管控、加工過程風險控制、產品合規檢驗、特殊人群重點保障,實現對全人群、全品類、全環節的風險管控,為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提供依據和支撐。
國務院食安辦副主任、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柳軍介紹,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向好,但一些食品安全事件仍暴露出協同機制不健全、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存在縫隙漏洞等問題。基於此,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關於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的意見,進一步理清各部門食品安全責任,著力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準。
食品安全標準是強制性標準,是食品生產經營的基本遵循,也是監督執法的重要依據。會上,國家衛健委食品司副司長田建新表示,國家衛健委圍繞強化全鏈條監管,不斷構建“最嚴謹的標準”體系,力爭讓食品的種植養殖、生產加工、運輸銷售、飲食消費等各環節都有標準可依,包括: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農藥(獸藥)最大殘留量等通用標準,食品生產加工、餐飲製作、畜禽屠宰加工等生產過程的操作衛生規範類標準,與食品接觸的食品用消毒劑、容器、包裝材料等食品相關產品類標準,對污染物的限量等進行配套檢測的檢驗方法類標準等。為促進標準全面、高效執行,下一步,國家衛健委將聯合監管部門,以線上加線下培訓、現場指導、跟蹤評價等形式,強化對食品企業和一線監管人員的標準解讀及應用指導,切實提升各方對標準的完整理解和全面執行,確保將標準的要求落到實處。
《光明日報》(2025年04月10日 08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