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國家消防救援局獲悉,從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國家消防救援局聯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在全國部署開展了過濾式消防自救呼吸器產品品質安全專項整治行動。
專項整治期間,兩部門針對各地生產、銷售、使用假冒偽劣過濾式消防自救呼吸器的違法行為,聯合開展監督檢查5570次,發現不合格產品1632批次,查處違法案件154起,行政處罰38.95萬元。
兩部門還強化網路交易平台問題排查整治,共關停網路連結2400余條,下架問題產品2793批次;同時,組織企業開展自查自糾,對問題產品的證書及時予以暫停直至撤銷處理。對於相關違法案件,各地消防、市場監管部門聯合公安機關予以及時曝光,並向社會公眾普及消防產品識假辨假方法。
多地存在使用偽劣 過期消防產品現象
過濾式消防自救呼吸器,俗稱“防毒面具”,是一種通過過濾裝置吸收、去除一氧化碳及煙霧等有害氣體的消防產品。當火災發生時,疏散人員就近獲取並佩戴上它,可保護人體免於吸入毒氣,是火場逃生中不可或缺的“救命設備”。
然而,在近期消防、市場監管兩部門開展的專項檢查中卻發現,各地普遍存在使用偽劣、過期過濾式消防自救呼吸器的情況。
在江蘇常州,針對全市要求配備過濾式消防自救呼吸器的賓館、商業綜合體、養老托育機構等人員密集場所,消防檢查人員採取隨機抽查的方式,對抽取的呼吸器進行現場封存、統一送檢。重點檢驗這些產品的身份標識、規格型號、性能參數等是否符合相關標準。
常州消防救援支隊火調技術科監督員芮鴻飛:我們在某酒店檢查時,發現了一款過濾式消防自救呼吸器,從外觀上看,和正規的產品並無什麼差別,但實際上品質存在不少問題。它的頭套部分,阻燃材料質量比較差,火一燒,就破掉了。
原本給火場逃生人員佩戴的面罩,竟然遇火就破損。無獨有偶,在廣州花都區某酒店,檢查人員隨機對房間里配備的自救式呼吸器進行耐火測試時也發現,面罩材料極為單薄,僅僅是用打火機的火焰,就能把面罩燒穿一個洞。不僅如此,這些呼吸器還存在設備外觀不全的情況。
在浙江嘉興和江蘇泰州等地,檢查人員在抽查中發現,部分酒店房間配備的過濾式消防自救呼吸器均已過了三年有效期。為節約成本和應付檢查,有酒店管理人員竟將一張偽造的合格證書重新貼在了原來的位置上,而這些偽造證書上的生產廠家,在正規的消防產品查詢網站上根本查不到相關信息。
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產品,消防監督員要求相關單位負責人予以立即更換,確保各類消防器材能夠正常使用。根據假冒偽劣產品的線索,相關部門後續還將對售賣點進行調查處理。
逃生設備豈能當兒戲 消防試驗辨真假
據消防部門介紹,通常在火災事故中,相比火焰直接對人體造成的傷害,快速蔓延的煙霧和有毒氣體等才是火場里的致命危險。一台有效的過濾式消防自救呼吸器可在一定時間內最多過濾95%的毒氣,那不合格產品的實際效果又如何呢?消防員對此進行了試驗。
消防部門表示,過濾式消防自救呼吸器主要是通過位於面罩前端過濾罐里被稱作“觸媒”的化學材料,將火災現場的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予以吸收,並轉化成相對安全的氣體。而偽劣的呼吸器大多使用非觸媒材料或少添加觸媒。
消防員從抽檢產品中選取三款過濾罐,其中前兩款為不合格產品,第三款為合格產品。消防員首先在一個無嘴燒杯中點燃煙餅,類比火場產生的煙霧,再依次在杯頂蓋上三款過濾罐,濃煙能夠輕易穿透第一款和第二款過濾罐,兩款產品對煙霧的過濾效果均十分有限。使用這些過濾嘴的自救式呼吸器在火災中幾乎起不到任何防護功能。只有當消防員將第三款合格的呼吸器放上去時,才能起到很好的過濾效果。
消防部門提醒,無論商家或個人在購買過濾式自救呼吸器時,一定要留意產品外觀上是否含有3C國家強制性認證標誌等資訊。消費者可通過掃碼產品表面的二維碼獲取產品具體資訊,再登錄中國消防產品資訊網(www.cccf.com.cn)進行對比確認,辨別真偽。同時,要查看產品的生產日期,確認產品是否在三年有效期內,若過期就不能正常使用。
消防安全非兒戲,消費者一定要認准購買合格產品,才能讓“救命工具”在關鍵時刻發揮功效,保護群眾生命安全。
來源:央視新聞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