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清明檔,《我的世界大電影》摘得該檔期票房冠軍,展現出遊戲IP對“游生代”電影觀眾的召喚力。國產新片《向陽·花》《不說話的愛》《陽光照耀青春裡》分別聚焦刑釋人員、聽障人群、精神病患群體,醞釀多年的電影《獵狐行動》將鏡頭對準經偵員警,展現了對跨國金融犯罪的嚴厲打擊。今年清明檔國產新片充分發揮該檔期嚴肅話題與觀眾心理的精準對接,延續人文關懷傳統,並在現實深度挖掘與情感共鳴等方面,邁出更具勇氣的前進步伐。此外,《哪吒之魔童鬧海》上映六十余天仍延續其爆款吸引力,而電影《熱烈》重映、《破·地獄:感恩特別版》在該檔期以新增十多分鐘內容的方式與觀眾重新見面,都展現出片方主動出擊贏求更多關注的決心。但也應當看到,2025年清明檔票房總體不及2024年清明檔票房的一半,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同質題材扎堆的隱憂。
清明檔的“變”與“不變”。2021年清明檔,《我的姐姐》以現實題材的真實質感和人間煙火氣成為票房冠軍,擺脫了這一檔期需要靠“進口片撐場”的刻板印象;2022年清明檔,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電影《人生大事》被迫撤檔。但《人生大事》在其後的爆火間接說明瞭該片本應是當年清明檔的實力擔當;2023年清明檔,由於缺乏優秀中小成本現實題材國產影片,日本電影《鈴芽之旅》拔得頭籌;2024年清明檔以8.42億元再創票房新高,雖然宮崎駿動畫《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與怪獸大片《哥斯拉大戰金剛2:帝國崛起》貢獻了主要票房,但《草木人間》《我們一起搖太陽》等中小成本現實題材影片的口碑持續發酵,展現出良好票房潛力;2025年清明檔,《向陽·花》《不說話的愛》《陽光照耀青春裡》《獵狐行動》等多部中小成本現實題材國產影片聯合出擊,凝聚起國產現實題材電影的集體力量。縱觀近年來清明檔電影表現的實際情況,我們不難發現,不變的是其小檔期大潛力的雙重屬性,以及外國影片與國產影片在這一檔期激烈競爭的現實;變的是優秀中小成本現實題材影片的檔期競爭力越來越強,脫穎而出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既有思想深度,又有情感溫度。今年清明檔電影,以貼近生活的真實質感講述普通人故事的創作傾向明顯。《向陽·花》聚焦女性監獄服刑與刑滿釋放人員,讓高牆內的牢獄生活和刑滿釋放人員的艱難生存狀態得以全景呈現。《不說話的愛》則以聾人家庭為表現物件,細膩勾勒出聾人父親與女兒之間的深厚情感。《陽光照耀青春裡》以精神病患群體為錨點,思考“正常”與“瘋癲”邊界何在、“我是誰”等深刻哲學命題。三部電影在選材方面均另闢蹊徑,在社會建構性作用方面發揮積極價值。值得一提的是,三部國產電影對現實表現的深度並沒有讓位於溫度,溫度也並未悖逆現實而顯得虛假,在深度與溫度方面做到了較好平衡。《向陽·花》中,刑滿釋放人員高月香和黑妹意欲向陽而生卻處處受阻,影片觸及管理制度合理性、社會歧視等議題。殘酷現實的溫暖出口體現在監管女警鄧虹的關照以及高月香與黑妹的互相救贖,這種設定合乎現實情理,讓人看到刑滿釋放人員向陽而生的希望。《不說話的愛》觸及離異家庭子女撫養教育難題、殘障人士生活保障等現實困境。其溫情內核在於父女之愛的治癒力量。此外,聾人群體間相互説明、相互關愛的場景也給觀眾帶來諸多感動。特別是片中對於如何一眼識別聾人的戲劇“鉤子”的設置,“鉤”出的是“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的溫暖氣質。《陽光照耀青春裡》雖因主觀鏡頭與現實呈現處理欠清晰而陷入晦澀難解的境地,但其對於“正常與瘋癲”黑色幽默式的思考、對精神病療養院進行“全景敞視監獄”的隱喻呈現頗見深度,主人公何立為意識裡另一個自我——駱駝的設定也有著《美麗心靈》般的互文性思考。片中的溫暖之處主要體現於精神療養院病患之間的友情以及主人公的愛情,結尾處主人公贏得官司、獲得賠償,重拾尊嚴。三部影片對特殊群體的關注,不僅展現了對社會議題的深度探討,也呈現了藝術表達的創新嘗試。《向陽·花》中的高月香,讓觀眾不僅看到刑釋人員生活的不易,也對女性群體的艱辛維生更加感同身受。《不說話的愛》讓觀眾感受到聾人的濃濃親情,也促使人們更加珍視人性本善的部分。《陽光照耀青春裡》中的何立為讓觀眾反思自己在生活與工作中,是不是偶爾甚至經常也會陷入“正常還是瘋癲”之問。
現實題材開拓需超越“奇觀化”。當下觀眾對現實題材的耐受閾值顯著提高,國產中小成本現實題材電影需避免一味“消費苦難”,應在藝術性與商業性間找到平衡點。類型化敘事的本質是對觀眾一般觀影心理的尊重,能夠與觀眾達成某種契約。但類型化敘事不能以辭害意,要特別警惕類型元素混搭過多而導致的表達失效,如《陽光照耀青春裡》因植入奇幻、喜劇、黑色幽默、荒誕主義等多種類型元素,反而給觀眾帶來一種“四不像”的晦澀觀感。
清明檔現實題材創作熱潮,反映出中國電影人對社會責任的有力回應。現實題材電影的價值不在於拯救誰,而在於讓每個靈魂被“看見”。在檔期票房數位之外,這種“看見”的力量,正是中國現實題材電影走向成熟的標誌。我們也要看到,清明假期相對較短,沒有做好內容、宣發等各方面充足準備,僅靠“賭一把”的“避險心理”匆忙上場的中小成本影片,其效果可能適得其反。今年清明檔電影中,《山村怪談》《紅嫁衣》《封門村驚魂》等幾部中小成本驚悚恐怖片在傳播效果和影響力方面遠不如其他類型影片,這說明講故事的能力仍舊是當下影片創作的真功夫。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國家電影局發佈《關於促進虛擬實境電影有序發展的通知》,首次將虛擬電影納入電影管理體系。借助虛擬實境技術,觀眾可以實現多維度互動式沉浸體驗。從螢幕故事到空間敘事,我們也期待未來極致情緒體驗可以藉助新技術煥發新的生命力。而現階段在清明小檔期靠優質內容實現逆風翻盤的影片,要抱持“長跑”心態與“長線”眼光,進一步激發“小檔期+長生命週期”的潜在活力。
(作者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福建師範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來源:文藝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