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作為生活服務消費的一種重要方式,即時零售成為推動我國居民消費增長的重要力量。京東發力外賣、拓展即時零售版圖的消息,前不久在市場上影響不小。零傭金、高端高質、超短配送時間等承諾,成為網友討論的焦點。這兩年在即時零售領域試水的企業不少,這次又成為熱門話題,也反映出行業長期以來的一些痛點和消費者的更高期待。
憑藉便捷、靈活、豐富、精準等特性,即時零售越來越成為消費者的重要選擇,展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聚會時買點零食飲料、夜間買葯、給朋友送束花……不用跑腿,也無需太久的等待時間,隨時隨地即時收貨的購物方式,讓消費者難以割捨,需求也愈發多元和品質化。2023年我國即時零售規模達到6500億元,同比增長28.89%,比同期網路零售增速高出17.89個百分點。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相關報告顯示,即時零售將繼續保持蓬勃發展之勢,預計2030年市場規模超2萬億元。
2024年10月23日,在深圳福田口岸,搭載著餐食的無人機準備降落在無人機空投櫃上。毛思倩攝(新華社)
不僅方便了消費者,即時零售也幫助實體商家擴大了服務範圍,突破原有的消費半徑限制,提供了新的增長機會。剛剛過去的情人節,看直播訂鮮花、“卡點”送奢品、千里點單送心意等表達方式廣泛流行,節日當天,順豐同城鮮花單量較前日環比激增超10倍,鮮花、蛋糕單量較去年同比分別增長138%與131%。
即時零售通過消費者、商家和平臺的多贏,利於擴內需、促消費。但其迅速發展的另一面,是長期以來消費者對於即時零售品的品質不如線下的擔憂,尤其是食品安全難以保證、投訴處理效率低、大數據殺熟等問題的呼聲難以得到回應,有的外賣商家沒有正規的經營場地、衛生條件差,導致外賣給一些消費者留下了質量不過關的印象。此外,還或多或少存在商家賺錢少、消費者出價高的困境,不少即時零售經營者都表達過共同的糾結:外賣能夠擴大客戶覆蓋範圍,吸引更多消費者,但由於平台傭金等成本高企,利潤有時比線下低很多。部分商家為了降低成本,外賣價格和店內一致,但卻悄悄減少了外賣菜品的分量,甚至以次充好。一些區域運力長期不足,即時零售不夠“即時”,也是網路上常見的槽點。如此種種,影響消費體驗和平臺、品牌形象,無疑給即時零售的發展帶來阻礙。
進一步紓解痛點,優化和改進各個環節,有助於不斷釋放即時零售潛力。更多商家入局,也能通過激烈的市場競爭倒逼平臺優化服務。但歸根到底,還是要靠平臺和商家共同提供貨真價實、保質保量、高性價比的產品和服務。
在優化利益共用和激勵機制方面,平臺需要設計更加科學合理的規則,讓消費者享受到透明、公平的消費體驗,才更願意下單。讓商家能賺到錢,才有空間讓利給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產品品質等方面更要負起責任,加大監管力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及時妥善處理消費者投訴,對於投訴集中的商家採取一定懲罰措施。
市場回應效率關乎消費者體驗,也是即時零售在零售業激烈競爭下“站得住腳”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平臺和商家應更加倚重創新研發和技術投入,一方面,可通過人工智慧賦能,改良和優化物流、倉儲等的演算法、路徑,提升配送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嘗試推廣無人機等新興配送方式,拓展消費場景,擴大配送覆蓋面。
可以預見,市場對即時零售的需求將不斷演進升級,各類挑戰也會持續出現。在此過程中,平衡好平臺、商家和消費者三方利益,才能讓即時零售贏得更廣闊舞臺。
經濟日報(作者仇莉娜),原標題《即時零售仍然是藍海》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