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搞不清楚為什麼,總是有人把“窮”、“摳”和“極簡”綁定。
有時候很想說幾句,但是深感:“永遠不要試圖說服一個人。”
網友@平安王朝 說:“最近迷上了看沉浸式消耗和斷舍離極簡的視頻。腦子一熱的我馬上去收拾屋子,結果我根本沒有什麼可以扔的無用之物。
其他博主說的,極簡之後不再買包、雜牌化妝品、手機殼、衣服等等,我盤點了一下,因為窮,我根本沒有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這裡也和姐妹們說一聲,你本來就很窮,不用再極簡了!”
看完這段話,我的嘴角比AK還難壓。
因為窮,精打細算只買必需品,這是已經走上了極簡之路而不自知嗎
?
讓我想起那個笑話。
因為太窮了,所以根本不擔心騙子和詐騙電話,畢竟銀行卡餘額也就三位數。
每天用六位數的密碼,保護著三位數的餘額。
想對這位網友@平安王朝 說一句,除了上面那些東西,其實還有很多可以捨棄的物品。
斷舍離80件清單瞭解一下。
點擊閱讀之前的文章:《2024年只剩下十幾天,麻溜扔完這80件“垃圾”,乾乾淨淨迎新年!》
為了避免這些刻板印象,今天不再分享“窮人”和普通人的極簡日常了,咱們來看看一個有錢人的極簡生活日常——賈伯斯。
史蒂夫·賈伯斯,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發明家、企業家,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曾任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
他的富裕程度應該沒人會質疑吧,他也是個典型的極簡主義者。
1.極簡穿搭
為了減少在穿搭上花費時間,避免自己精力浪費,他選擇了固定搭配。
永遠穿黑色上衣+藍色牛仔褲+運動鞋。
這一方面是為了塑造個人品牌,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避免“決策疲勞”。
決策疲勞是指個體因連續決策導致認知資源消耗,進而出現決策品質下降、情緒波動及自控力減弱的心理狀態。這一概念由加拿大心理學家羅伊·鮑邁斯特基於“自我損耗理論”提出,認為意志力資源有限,頻繁決策會加速其消耗。
我們普通人雖然不能這麼極端,一套搭配走天下,畢竟咱也不是一分鐘幾千上萬的人。
而且天天穿同一套衣服,可能會有同事蛐蛐咱天天不換衣服,哈哈。
但是還是可以在某種層面上借鑒一下。
比如,用複購代替選購。
有些常用的日用品,如果沒什麼太大的缺陷,沒必要每次都花時間精力挑選,而是可以固定回購同樣的東西。
2.極簡家居
有張很有名的圖片,賈伯斯坐在沒有沙發的地上。
客廳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奢華,而是只保留了基本的生活用品:燈、書籍等物。
200平的房子里,空空蕩蕩,幾乎沒有任何傢俱。
他說:“簡單比複雜更難。你必須讓你的想法變得清晰明瞭,讓它變得簡單。一旦你做到了簡單,就能搬動大山。”
確實如此,擁有的物品太多,我們反而沒法好好利用。
房價高昂,別讓閑置的舊傢俱、大家電佔用我們寶貴的空間。
適當留白,有呼吸感的空間才更舒適。
3.工作極簡
生活中踐行極簡,工作中他也一樣。
大家都知道,蘋果手機以其簡約的設計出名。
他追求極致的簡約,包括管理公司、設計產品、廣告宣傳的理念等等。
我們普通人也是如此,在工作上,優先把握住重要的事項很關鍵。
忘記在什麼書上看過這樣的一個說法,讓我感覺有點醍醐灌頂:
“我們制定年度計劃時,可以先列出自己想完成的所有計劃,然後按照優先順序,把你認為不重要的計劃都刪掉。
只保留其中最重要的一到二項,然後這一整年,都朝著這最重要的目標去努力。”
這也是一種目標極簡。
極簡從來都不是吃素菜,穿同款衣服,住空蕩蕩的屋子,而是一種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