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萬人追捧到門庭冷落,i茅臺三年跌宕印證了一個簡單邏輯:當資本狂歡退場,任何產品終需回歸價值本質。對於茅臺而言,這場價格倒掛危機或許正是打破路徑依賴、重塑消費邏輯的契機。
2022年5月19日,貴州茅臺打造的線上購酒平臺“i茅臺”正式上線,一度被譽為茅臺直連消費者的戰略級管道。
彼時,用戶申購一瓶官方定價2499元的兔年生肖茅臺,轉手即可溢價至3200元以上,暴利誘惑下,平臺日活使用者超800萬,申購中籤率低至千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被戲稱為“比中彩票還難”。
然而三年後的今天,i茅臺卻深陷“價格倒掛”泥潭,平臺上架產品幾乎全線跌破指導價,用戶活躍度斷崖式下跌,昔日輝煌已不復存在。
價格倒掛現象始於2024年。當年最受矚目的龍年生肖茅臺首當其衝,市場價跌破2499元指導價,與i茅臺申購價持平甚至更低,導致使用者即便中籤也面臨“到手即虧”的尷尬。與此同時,千元價格帶的茅臺1935從炒至1800元的高點暴跌至800元,官方定價1188元的文創版亦受牽連;超高端的彩釉珍品茅臺則從7000元市場價腰斬至4300元,低於4599元的官方指導價。
這一趨勢在2025年進一步惡化。隨著蛇年生肖茅臺上線,其市場價格迅速跌至2450元/瓶,禮盒裝、彩釉珍品、茅台1935大運河版等產品無一例外陷入倒掛。甚至可直接購買的100毫升小茅臺、43度茅臺及漢醬、台源等系列酒也失去溢價空間,淪為“平價商品”。至此,i茅臺除笙樂飛天外,全線產品價格倒掛,平臺徹底失去“轉手套利”的吸引力。
價格倒掛直接衝擊了i茅臺的核心使用者群。早期依賴“申購-轉賣”套利的黃牛大規模撤離,普通用戶熱情亦急速冷卻。數據顯示,i茅臺用戶數雖在2024年突破6500萬,但日活已從峰值800萬降至2025年的不足600萬。更直觀的對比是:2024年龍茅首日申購人數達859萬,中籤比1:441;而2025年蛇茅單日最高申購人數僅208萬,縮水超75%。
i茅臺的困境折射出白酒消費市場的深層轉折。經濟增速放緩背景下,投資屬性褪去,消費者對茅台產品的需求回歸飲用本質,投機泡沫隨之破裂。另一方面,茅臺近年持續擴產,疊加行業整體庫存壓力,導致供需關係逆轉。以茅臺1935為例,其最初憑藉“千元新品”光環被熱炒,但實際消費場景有限,價格必然回歸真實價值。
保真獨木難支,i茅臺路在何方?
此前,i茅台憑藉“保真”和“溢價”雙引擎吸引使用者,如今僅剩“保真”這一單薄優勢。若無法重構商業模式,平臺或將淪為普通電商管道。
茅臺需直面挑戰:是繼續依賴稀缺性維持品牌調性,還是擁抱大眾市場調整定價策略?當“中籤即賺”的時代終結,i茅臺若不能找到新價值支點,恐難再現昔日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