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七千米有群“基建狂魔”?
更新于:2025-04-10 01:53:12

本文轉自:兵團日報

●張夢然

在陽光永遠無法觸及的太平洋底,日本海溝7500米深的黑暗世界裡,一群“深海工程師”正用數百萬年時間,在海底建造著令人驚歎的生態系統。最近,芬蘭地質調查局的科學家就像深海考古學家,通過一管管來自地球深處的“時光膠囊”,揭開了這場水下城市建設史。

讓我們戴上潛水頭盔,跟隨科研船的探照燈,潛入這片被稱作“超深淵”的世界。推算這裡水壓可能超過700個大氣壓,溫度接近冰點。但就在這樣的極端環境中,生活著一群身懷絕技的“深海基建狂魔”。

科學家尤西·霍維科斯基帶領的團隊從海溝底部打撈出20根珍貴的沉積物岩芯。這些圓柱形的“時光膠囊”里,封存著地球一個神秘禁區——超深淵生態系統的“建設日誌”。借助X光機的三維成像技術,以及地質化學分析,他們如同解讀古代楔形文字般,破譯了沉積物層中隱藏的生物密碼。

人們驚訝地發現,原來“深海居民”堪稱頂級建築大師:體長僅十釐米的海參是最早的“開荒隊”,它們用管足當鏟子,在軟泥中開鑿出星羅棋布的地下隧道網路;隨後登場的沙蠶可能化身“管道工”,用分泌的黏液把鬆散的沉積物黏合成堅固的巢穴;當氧氣逐漸耗盡,擅長分解厭氧物質的微生物便接管工程,將有機物轉化為維持生命的能量源泉。

這場持續的“基建”,在岩芯樣本中留下了清晰的“施工痕跡”。譬如最底層的沉積物層記錄了初代建設者的奮鬥史——那些被海參翻動的泥沙,至今仍保持著獨特的形狀結構。隨著時間推移,生物擾動的痕跡越來越複雜,就像城市從原始村落發展為現代化都市那樣。

這項研究顛覆了人們對深海生態的固有認知。原來看似死寂的深淵,實則是充滿生命力的“動態工地”。當有機物質隨重力流從海溝邊緣飄來,深海生物們就會啟動它們的新陳代謝加速器,整個生態系統就像精密運轉的工業流水線。

這些生物留下的“建築遺跡”本身就是活的檔案館。它們改寫了教科書中的深海生態圖譜。科學家相信,解碼這些深海工程師的建築智慧,或許能為人類在極端環境下的生存提供啟示。畢竟,在7000米深的黑暗海底,生命用最簡單的工具改造出了複雜的生態環境。

據《科技日報》

我與父親守菜地
我與父親守菜地
2025-03-26 06:12:10
春季養生正當時
春季養生正當時
2025-03-26 06:12:04
向海圖強 深耕蔚藍
向海圖強 深耕蔚藍
2025-03-26 06:11:48
開展愛心義賣活動
開展愛心義賣活動
2025-03-26 06:11:47
母親的花田喜事
母親的花田喜事
2025-03-26 06: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