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山水行
更新于:2025-04-09 17:50:23

本文轉自:泰州日報

恩施大峽谷

恩施山水行

□王思本

人如潮汐,盡顯人間的繁華與喧囂,正所謂“一城閱千年,一日穿千載”。恩施地處鄂西南山區,戰國時屬楚,秦朝時歸黔中郡,漢時由南郡武陵管轄。之後各朝屬地不同,變遷較多。

夜幕下的女兒城,如歌如夢,顯得格外妖嬈,古色古香的建築、形式多樣的吊腳樓、五顏六色的螢光燈,古今交融,令人如癡如醉。其獨特的建築形式、土家女兒的服飾元素、特色與內涵的昇華令無數遊客信步遐想,流連忘返。

漫步女兒城,彷彿穿越到了千年前的時光,女兒城絕對是鑲嵌在鄂西大地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次日,我們一行人去往“世界第一大峽谷”恩施大峽谷。恩施大峽谷,是國家5A級景區。據導遊介紹,恩施大峽谷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雙排名世界第一。恩施大峽谷位於恩施市屯堡鄉,其獨特的喀斯特地貌,構成了世界地質的奇觀,是一座天然的地質博物館,並以其雄奇險峻而聞名。

景區包括七星寨、雲龍奇景、天坑、地縫、絕壁、峰叢、岩柱群、溶洞、暗河等。我們從9:10開始翻山越嶺,擺渡乘舟,坐纜車換行在崎嶇的山路上,一會兒爬梯,一會兒陡下,人手一根拐杖。走絕壁棧道,賞一線藍天,敬一炷仰香,有緣於母子情深,行走在天然的絕壁畫廊上。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串聯著大地與綠水間的雄渾靈動,植入了遊人大腦中的幻覺想像,你想什麼看什麼,好像就是什麼。

大約在下午4時,幾乎每個人的大腿根和小腿肚都疼得不能碰了,個個都像癱倒在地的殘兵敗將。我們一路下坡,走著俗稱“上山容易下山難”的濕滑青石階梯,彎曲坎坷,遠看像是懸在空中的瀑布,艱難而小心翼翼地走著。當我們乘上下山必經的九段扶梯后,信心大增地返回到了停車場。

第三天由於太累,本想休整一下的,可由於時間較緊,經團隊導遊協商後,攻略了一個幾乎不運動的乘龍舟游清江的活動。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清江游輪碼頭,位於恩施市三岔河鎮渾水河村。起始點均在北岸。江邊、白露、漁歌、水上行舟、一葉逍遙。遊船的設計比較人性化,可坐著、躺著,還有大小的包房,可打牌、可娛樂。遊船的起點在汾水河,終點在巴東縣:水布埡,全程87公里,往返行程5個小時,清江龍船遊,沿途風景如畫。景點有:紅花峽、千瀑峽、蝴蝶峽、清江石林、旗峰山、笑面睡佛等。

清江古稱“夷水”,長年奔騰咆哮,飛珠濺玉,潛伏地心,激蕩明崖,是土家族人心中的母親河。

按照行程規劃,晚飯後,我們乘車來到了恩施文化中心廣場,觀看了大型燈光秀和每晚必演的迎賓表演。

20時進入了恩施大劇院,觀看了類似於“千古情”的大型人、景、物、燈光及智慧為一體的大型表演節目“西蘭卡普”,節目講述的是孫女的爺爺奶奶淒慘的愛情故事。爺爺是清江上的一名纖夫,奶奶是住在清江邊的一位紡紗高手,他們相識在女兒會上,相愛於對唱的情歌中。爺爺在一次大風大浪中失蹤,奶奶為追尋爺爺的足跡踏遍千山萬水,翻遍崇山峻嶺,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和爺爺結成了患難伴侶。原來奶奶的不離不棄和追尋感動了上蒼,讓爺爺被一個居住在江邊的好心人收救,使得有情人終成眷屬。情節感人,意義崇高,震撼人心。

一天一景點。休整了一整天,又遊玩了土家族的土皇帝駐地:“土司城”。恩施土司城是一座按100:1的原貌規模建造的。土司城,又名“墨沖樓”。位於恩施市的西北部,是全國唯一的一座規模最大,設施傳承最完整,建築風格最巨集偉,吊腳格式最獨特,景觀配套最靚麗的土家族土司文化標誌性建築工程。土司城佔地面積300余畝,是國家4A級景區,由門樓、風雨橋、廩君祠、土家民居、土司王宮、九進堂、鐘樓、鼓樓、百花園、白虎雕像、聽濤樓組成。

恩施土司城不僅展示了土家族的歷史文化,還反映了古代土家族地區的土司制度。土司制度起源於元代,結束於清雍正十三年,歷經了元明清三朝,前後共有450餘年。土司制度是受朝廷冊封、納貢稱臣,但享有高度自治的地方管理制度。

在恩施遊玩了五天,留下了不少念想,帶走了很多快樂。

恩施的山水,恩施的文化,就像一首無聲的詩,一幅流動的畫,深深地刻印在我的心中。此次的恩施之行不僅是視覺與心靈的衝擊,更是一次大自然與歷史文化的親密對話,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找到了那份久違的寧靜與美好,也收穫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世界的敬畏。帶著對恩施的麗山妙水和土家族特有的風土人情之厚愛,戀戀不捨地回到了江蘇,期待有機會再去恩施!

壯美雅魯藏布江
壯美雅魯藏布江
2025-04-11 10:02:45
男生呼喊女兒名字
男生呼喊女兒名字
2025-04-06 05:2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