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先喝點優酪乳再吃飯,餐后血糖更平穩,這是為什麼?
更新于:2025-04-09 11:53:44

有糖尿病的張先生最近不太會吃飯了,除非不吃主食或是只吃幾口,不然餐后血糖總是居高不下,也正因為沒吃多少主食,飯後過不了多長時間就餓了,想吃零食又不敢吃,他直恨自己怎麼就得了糖尿病,這該怎麼辦?

【醫生評析】

人體血糖的主要來源是日常飲食,進餐後隨著食物消化吸收,血糖自然就會升高,正常人隨著血糖的升高,立即會刺激胰島細胞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促進血糖的利用,確保了血糖始終處於正常水準。而糖尿病人由於胰島細胞受損以及數量不足,對餐后高血糖的反應能力下降,所分泌的胰島素跟不上血糖升高的速度,結果便是餐后血糖不斷升高。

試想一下,如果能讓胰島細胞提前啟動胰島素分泌,以便在進餐時胰島素分泌與血糖升高的節奏盡可能相一致,餐后血糖是不是就能得到及時控制呢?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用一個簡單的方法就能達到這樣的目的,這就是預進餐控制血壓法。

所謂的預進餐,就是在正式用餐前,先少吃一些食物,就像運動前熱身一樣,喚醒反應遲鈍的胰島細胞,等到正式吃飯時,經過“熱身"的胰島細胞便能更好地適應即將到來的血糖高峰了。

同時,先少吃的一點食物進入胃中后,一方面填充了胃的空間,向大腦傳遞已經開始進食的信號,饑餓感便會消失;另一方面,少量的食物還有助於減慢胃排空的速度,讓身體更早地產生飽腹感,起到減少進食量的作用。

那麼,預進餐在餐前多長時間吃?吃些什麼食物好呢?

根據機體消化吸收與內分泌機制的特點,在正式進餐前半小時左右進行預進餐是較為適宜的時間,可作為預進餐的食物主要是指所高蛋白和高膳食纖維的食物,比如如豆漿、牛奶、優酪乳、豆腐乾、堅果、獼猴桃、柚子、蘋果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預進餐所吃的食物也應計入全天的整體飲食量,可以通過在正式進餐時少吃兩口主食來替換。當然,除了預進餐外,還有一些飲食技巧也可以在控制餐后血糖方面發揮作用,比如:

細嚼慢咽 :每吃一口飯,咀嚼20次以上再咽下,一頓飯用20分鐘左右吃完,也能起到類似於預進餐的作用。

順序進食:可以先吃蔬菜和肉類,最後再吃主食,一方面胃腸吸收蛋白質的過程本就是消耗血糖的過程,另一方面先吃進去的膳食纖維可以減慢對主食的消化吸收,有助於降低血糖上升的速度和幅度。

總之,糖尿病人控制飲食是一門學問,需要不斷學習積累經驗,希望上述幾個飲食小技巧能為有糖尿病的人控制餐后血糖帶去有益的説明。點個讚轉發告訴更多糖友吧,關注天天聽健康,方便每天學健康養生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