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利用樓頂陽臺、小菜地自個種植一點蔬菜的人越來越多。每個種菜愛好者身上都會有很多小習慣,我相信你也不例外。有的習慣會讓你的菜越長越好,也有一些習慣會讓你的菜越長越差。
今天我就來說說,能讓菜越種越好的5個小習慣,如果你剛好有這5個習慣,那麼恭喜你,相信你的菜一定種得很好。如果你沒有養成這5個習慣,那麼在看完我這篇文章以後,一定要逼自己養成哦。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具體是哪5個小習慣吧。
我們的一些菜友朋友種植蔬菜時,抱著偷懶省事的態度,只在種植時開挖一下土壤,種下以後就不對土壤進行打理了。甚至有的菜友連開挖這一步都省了,直接掏個種植穴就來種了。
其實,這樣做,是很不好的。土壤是植物的溫床,植物的根系需要深紮進土壤里。氧氣、水分和養分大部分都需要從土壤里獲得。如果種植的土壤板結不蓬鬆,那麼含有的氧氣和水分就會很少,植物的根系就得不到很好的呼吸,根系長不好,水肥的吸收就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所以我們不止要在種植前深挖土壤,在種下以後,更要經常性地松松土,並在根系周圍多培點土。這樣土壤里孔隙增多,氧含量就增多,而且澆水時,吸收的水分也更多,這樣蔬菜的根系就長得越來越發達,從而蔬菜長得越來越好。
很多人在種菜時,把澆水、施肥分得涇渭分明。澆水是澆水,施肥是施肥,從不混淆。
其實,這樣做,很有弊端。只澆水,尤其是夏天,水次數澆多了,蔬菜會容易黃葉不長,甚至還會枯萎死亡。施肥時如果不帶水,很多時候會因為肥料濃度過高造成燒苗燒葉,然後肥料也需要在充足的水分環境下才能被植物吸收,這也是為什麼水溶肥比複合肥效果好的原因。
所以,想要菜長得好,我建議菜友朋友最好是養成帶肥澆水的習慣。不要把澆水施肥當做獨立的事情來做。可肥料兌水薄肥勤施,小水勤澆。這樣我們的蔬菜就會有源源不斷地水肥供應,從而蹭蹭蹭地往上長。
經常巡視菜園?這還用說嗎?哪個種菜愛好者一天不是去看了千百遍,早就是想戒都戒不掉的習慣。
其實,我所說的經常巡視菜園,不是這摸摸那瞧瞧,也不是瞅瞅這花開了沒,那瓜熟了沒。而是要仔細地檢查蔬菜的生長情況,看看根莖有沒受傷,看看葉片有沒缺素,有沒有蟲眼?,蔬菜的頭長得有沒威武雄壯……
雖然很多菜友整天都喜歡待在小菜園裡,看上去甜甜蜜蜜,親不可分。其實,連自己也不知道待那麼久幹了一些什麼。等到蔬菜長不好,病蟲害泛濫了才病急亂投醫,慌了手腳。
所以我們在巡視小菜園的時候,一定要多多注意葉片和根莖的情況,尤其是葉背,要翻過來看看,很多蟲子和蟲卵就隱藏在葉背。養成這樣的習慣,就能及時地發現病蟲害,做到及時地防治。
相信很多菜友摘掉的黃葉和剪掉的枝葉就是隨手一丟,壞掉的果實也是任由其就地腐爛,還美其名曰塵歸塵,土歸土。不可否認,枯枝爛葉,爛果子等回到土壤里,能增加土壤有機質,改良土壤。
可是,我們也不能直接亂扔在地里。因為這些枯枝爛葉和果實帶有很多的蟲卵和病菌,直接扔地里,會滋生大量的病蟲害。
我們應該要把這些東西集中收集起來,帶出菜園外處理。不管是漚肥還是製作營養土,都需要發酵和殺蟲殺菌處理了再使用,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它們的價值。
所以,下次一定要養成把枯枝爛葉和果實帶出菜園外的習慣。
種菜愛好者,大部分人的種植空間有限。於是呢,就喜歡見縫插針,這種一棵,那栽一棵,不光看上去密密麻麻,雜亂無章。其實,因為太過於擁擠,密不透風,導致每一棵蔬菜都沒長好,雖說數量多,但是產量和品質往往還沒有少種一點來得好。
所以呢,我們在空間利用上,千萬不要貪多,貪密。在種菜觀念上,一定要養成"百密不如一疏"的習慣。多種不去少種,種密不如種疏。你會發現,當你種疏一點以後,把每一棵都管理好,不只是省事省力省錢,在收穫的數量和品質上也會更好。
最後說一下,上面5個小習慣的養成,對於個人種菜者來說,絕對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大家一定要重視,如果您本身就有這樣的好習慣,那么要好好的保持下去。如果您沒有這樣的習慣,那麼就逼自己養成。到時候,您會發現,自己的菜是種得越來越好了。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你在種菜過程中都有哪些好喜歡與不好的習慣呢?歡迎您在評論區說出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