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三國”
更新于:2025-04-09 04:51:53

本文轉自:烏蘭察布日報

●陳珍

少年時代,遵循“少不看《水滸》”的鐵訓,土炕油燈讀《三國演義》,迷醉於呂布、關羽、趙子龍。這些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易如反掌的風流倜儻的豪雄俊傑,令我佩服得五體投地。那呂奉先,手中方天畫戟,胯下赤兔神駒,東擋西殺,縱橫天下而驍勇無匹。彤面長髯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被尊為“千古武聖”。桃園三結義,義重於山,誓重於生命。讀兵書,曉戰略,日新月異。真乃“神人也”。趙子龍,白馬銀槍,青虹劍寒,荷負阿鬥小兒,大戰長坂坡,七進七出,直殺得曹阿瞞長歎:愛而不能得之!所有這些人物情節,曾令我感慨唏噓,夜不能寐。

青年時,頗具些閱歷知識和思考能力之後,再讀《三國演義》,我便認識了名貫古今、功垂青史的卧龍諸葛亮。他羽扇綸巾好《梁父吟》,而隆中對三分天下之高論,空前絕後之英明。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迫使東吳周都督口吐鮮血發出“既生瑜而何生亮”的嘆喟。草船借箭、祭東風的神機妙算,方顯出知識學問的淵博精深,學以致用的得心應手。空城計的鬥膽使用,令天下古今軍事家冒險家拍案叫絕:呵,對敵將的深刻無誤的理解,對己方的無絲發不曉的自知之明,貫以通天膽識,成就了這千古絕唱。而“死治司馬懿”的疾惡如仇、死不瞑目,徹底鬥爭的丈夫行徑,令後世多少鐵血男兒,壯心不已,遂被樹為典範,堪稱楷模。一篇《出師表》流芳千古,雄雞鳴晨般啟迪得後人涕淚泣血。

諸葛孔明其人終以一個“智”字攜系於一生:集軍事、科學、政治、外交多才於一身……

於今,打破“老不讀三國”的古訓,人由中年到老年,雙重負重,再也無暇啃食“磚塊”書籍了。欣喜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播出,每晚一集黃金節目,從從容容“讀來”,便是“三讀三國”,便是引發更多思考。首先讀懂了孫權的窩囊無能,劉備的蒼白懦弱。其次是讀懂了“愚忠”,讀懂了大大小小的酒囊飯袋。於是,我的欣賞能力躍上一個新的層次,原來這世上的“爭”與“鬥”不過是奸雄與愚忠的較量。

然後,讀懂了一個“奸雄”,一個亂世之梟雄——曹孟德。那竟是個治世之能臣,是真正意義上的帝王,是懷有韜略,腹有絕頂抱負的頂天立地的鐵腕漢子;是一個擅長玩“權術”和“心術”的稀世政治風雲人物,是一代卓著梟雄。群雄逐鹿於中原,他斷袁紹糧道於官渡,望梅止渴於行軍路上。當然,也有敗走華容道時強作的朗笑、膝跪關羽委曲求全的大丈夫行為,以及錯殺楊修的悔不該與慚愧……

好個曹阿瞞,以大千社稷為舞臺,導演著威武雄壯的話劇:“挾天子以令諸侯”縱橫捭闔,數遭大敗而不滅不悔。屢敗屢戰,談笑間,幾經大起大落,艱難百戰,最終奠定霸業之基。由此,足見曹孟德之巨集遠博大,曠古千秋。

好一個曹操,血豐肉滿骨硬。自羅貫中的歷史小說中走來,一臉自信,總是從容不迫、胸有成竹地出現在螢幕上。

[手機掃一掃]

“進士鎮”軼事
“進士鎮”軼事
2025-04-06 00:35:04
男生呼喊女兒名字
男生呼喊女兒名字
2025-04-06 05:27:55
父親的桃花樹
父親的桃花樹
2025-04-06 09: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