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跑步后膝關節疼痛?
更新于:2025-04-06 01:13:11

本文轉自:半島晨報

        遇見大連,心動無限。20日,第34屆大連馬拉松賽活力開跑,全球3萬跑者在山風海韻的大連相遇,進行了一場山與海的約會。馬拉松比賽雖是一項挑戰極限的跑步運動,卻仍讓成千上萬的跑友為之著迷,不惜花費時間和精力遠赴國內甚至世界各個城市,用腳步丈量全世界的美好。跑步的好處有很多,但不少跑者在享受跑步帶來的快感時,卻遭遇了膝關節疼痛的困擾。比賽過程中和賽后,很多跑友甚至因此需要到醫院尋求專業醫生的説明。跑步后為什麼會出現膝蓋疼?如何預防呢?

        跑步后為什麼會出現膝蓋痛?

        大連市第二人民醫院關節與運動醫學中心王國華主任醫師表示,不恰當的運動訓練方式會導致跑步后出現膝關節疼痛,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跑步膝”。

        由於膝關節結構的特殊性,在跑步的時候,膝關節會承受相當於體重8倍或以上的力量。很多人都認為長時間跑步會導致關節受損,誘發關節炎或是其他關節疾病。王國華主任解釋,過量和高強度的跑步可能會引發關節問題,但對於普通健身跑步的人來說,科學且適量的跑步可以強韌膝蓋、加強關節機能,有利於關節健康。

        這三個跑步習慣要“規避”

        跑姿不正:正確的跑步姿勢是,頭部——眼睛平視前方,肩部——放鬆放低,不要擺動肩膀,不要聳肩;手臂——手肘彎曲呈90°,以肩膀為軸心,如鐘擺一樣放鬆擺動;身體——挺胸收腹,背部拉直,身體稍微前傾,腰髖部保持穩定,勿左右扭動。

        肌力不足或超重:跑步過程中,若關節沒有足夠強壯的肌肉保護,則可能引起薄弱部位的肌腱、韌帶疼痛。體重越大,越需要更為有力的肌肉承受衝擊力,因此大體重人群最好從快走開始。

        跑前拉伸不到位:跑步是一項不斷給肌肉、肌腱、韌帶施加輕度負荷的運動。如果跑前不進行拉伸,肌肉僵硬,組織間可供活動的空間有限,在狹小的空間中勉強活動就會造成疼痛。

        出現傷痛后需要這樣做

        跑步是為了健康,但如果身體已經發出傷痛的信號,每個跑者應該瞭解如何去正確應對處理。應急處理需要遵循RICE原則:R表示休息。如果出現不適就需要停下,讓身體放鬆。I表示冰敷疼痛部位。在受傷后4—6小時內所產生的腫脹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C表示包紮。使用有彈性的繃帶將傷痛處紮緊,以防止再次損傷,並減少出血和腫脹。E表示抬升。意思是讓傷痛的部分高於心臟位置。如膝蓋傷痛,可以躺下,將傷腿抬高放到架子上。“馬拉松運動絕不是一個簡單的健康跑。”王國華主任提醒,馬拉松愛好者一定要量力而行,並做好熱身和拉伸運動,將比賽危險降至最低程度。在比賽中,一旦出現關節周圍的疼痛,不要強行堅持,量力而行。及時就醫明確診斷,遵照專業的指導進行康復訓練,以免留下不可逆性的運動損傷。半島晨報、39度視頻記者沈華

        
教母親學走路
教母親學走路
2025-03-26 04:08:45
你的睡眠好嗎?
你的睡眠好嗎?
2025-03-26 04:17:21
母親教誨至今在耳
母親教誨至今在耳
2025-03-26 04:17:51
新華北路
新華北路
2025-03-26 04: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