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康熙何時決定傳位給雍正四爺?
更新于:2025-04-07 12:06:26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雍正的繼位之路充滿了波折與權謀,堪稱一段漫長的過程。故事要從康熙朝的儲位之爭說起,彼時康熙帝雖心懷天下,卻為太子之位遲遲未定而憂心忡忡。康熙一生英明神武,卻在晚年遭遇了“九子奪嫡”的困局。在老八精心策劃的壽宴送死鷹事件之前,康熙帝始終未下定決心將皇位傳給哪位皇子。他深知,皇位繼承非同小可,關乎江山社稷的興衰存亡,必須慎之又慎。於是,他繼續對雍正和胤禵進行著細緻入微的考察,試圖從中尋覓出最適合繼承大統之人。

然而,壽宴上的那場變故,徹底打破了康熙帝內心的平靜。當那隻象徵著不祥之兆的死鷹出現在眾人眼前時,康熙帝頓感心力交瘁,身體也迅速衰弱下去,彷彿那盞即將燃盡的油燈,隨時都有可能熄滅。皇位繼承的問題,已然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必須立刻做出決斷。

康熙帝深知,要想做出正確的選擇,首先必須查明死鷹的真正來源。是十四爺胤禵所為嗎?康熙帝心中迅速否定了這一猜測。他回想起第一次廢太子時,自己曾被假的太子手諭所蒙蔽,冤枉了胤礽。後來經張廷玉提醒,他才恍然大悟。如今看到死鷹,他同樣鎮定自若,因為他深知老十四經過歷練,已然長進不少,斷不會做出如此不忠不孝之事。

既然不是胤禵,那麼有膽量幹出這種事情的,就只有老八了。可是,康熙帝只是懷疑,並沒有確鑿的證據。就在他陷入沉思之際,老九和老十卻突然跳了出來,在壽宴上嚷嚷得最為厲害。現場那麼多人,那麼多阿哥,都跪在地上不敢吭聲,唯獨他們二人如此積極,這不得不讓康熙帝心生疑慮。康熙帝心中暗自思量:平時也沒見這哥倆有多孝順自己,如今怎麼如此積極?這正應了那句老話:“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老九和老十如此積極,說明他們事先肯定就知道了什麼。而他們又一向唯老八馬首是瞻,如此一來,幕後黑手是誰,已然昭然若揭。

此時,康熙帝仍然在沉思中。他回想起這麼多年來對老八的捶打與期望,希望他能有自知之明,可惜這個人就是癡迷不悟。老十四還太嫩了,根本不是老八的對手;老三又太文弱了,同樣無法與老八抗衡。唯有老四胤禛,雖然不結黨營私,但手腕強硬,足以制衡老八黨羽。於是,康熙帝在送死鷹事件之後,終於下定決心傳位給雍正。

康熙帝做出這一決定,並非一時衝動,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有三個理由足以支撐他的決定:首先,康熙帝始終都沒有放出老十三。放出老十三就意味著雍正的皇位十拿九穩了,可是康熙帝始終沒有這麼做。這說明他之前還沒有下定決心,如今決心已定,想放也來不及了。他只能先安排好後事,賣個人情給老四,讓他去放了老十三。其次,康熙帝安排的傳旨人並不可靠。在無人可用的前提下,他選擇了朝三暮四的隆科多。這個人對康熙帝的忠誠沒得說,但他並不是雍正的心腹。讓隆科多宣佈繼位人,可見康熙帝謀立之倉促,決心所下之遲。第三,雍正也並非是沒有缺陷的人。康熙帝很清楚老四的缺點,曾經就批評過他的辦事風格。遇事容易急躁,愛與別人較真,不會權宜變通。這種性格,做一個輔國匡民的孤臣可以,做皇帝就不太合適了。然而,與老十四比起來,雍正的缺點又稍微好一點。因為老十四比雍正的性格更急躁,極容易被高智商的人利用。簡單點說,雍正只是性格欠了點,智商沒問題;而老十四則是智商和性格雙欠。

在康熙帝臨終前,他曾對老四說過一番話。這番話可以理解為:老四啊,我早就看好你了,之前的三上三下也是對你好,目的是歷練歷練你。現在傳位給你,你要是繼位了可要對我感恩戴德哟,不能搞政治清算這一套。雍正繼位后,感激涕零於老爺子對自己的賞識,明明就是一個守成之君,硬是給加了一個“聖祖”的廟號。這或許也是歷史上的一種誇張說法,但無論如何,雍正確實是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意外獲得了皇位,對老爺子無比推崇。回顧雍正的成長歷程,我們可以看到他在康熙心中的重要性是如何逐漸變化的。從江南募捐賑災、清理戶部虧空到推舉太子複位、弘曆的大放異彩以及推舉老十四當大將軍王,這些事件都是雍正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節點。江南賑災和清理虧空讓雍正從眾阿哥中脫穎而出,讓康熙關注到了他;舉薦太子複位和弘曆的出彩則讓康熙在心裡把雍正列為太子候選人;舉薦老十四當大將軍王更是讓二人一文一武,九子奪嫡變成了二選一。最終,在送死鷹事件之後,礙於老八的勢力,十四阿哥胤禵冤枉出局,雍正勝出。

在一廢太子之後,老十三和老十四在殿外打架,作為“八爺黨”的主幹老十四為老八鳴不平,氣的康熙拿劍要砍。一個老八跪著抱著康熙的雙腿,一個老四用手直接抓住康熙的劍刃,血流不止。康熙怒氣漸消后,在養心殿休息時,德妃烏雅氏帶著兩個兒子老四胤禛和老十四胤禵來給皇帝請安謝罪。當時康熙看了德妃烏雅氏兩個兒子后,就封烏雅氏為皇貴妃。這個舉動可謂意味深長,烏雅氏不明白,老四疑惑,老十四也疑惑。但康熙內心是雪亮的,加封烏雅氏就是因為老四胤禛。其實胤禛在以前辦差過程中就深得康熙讚賞,江南募捐、追討國庫欠款等等多項難辦之事都讓他完成得漂漂亮亮。康熙對他的能力極為認可,而且最為難得的是他不像老八那樣搞小圈子試圖利用圈子的影響力來奪取皇位,這讓康熙很是反感。於是康熙對眾皇子的態度都不一樣:對老大胤褆的痛恨、對太子胤礽的失望、對老四胤禛的欣慰、對老八胤禩的厭惡、對老十三的疼愛以及對老十四的反感。故而老八越是策劃八爺黨不停地搞小動作,他就離皇位越來越遠。唯一能夠大公無私辦好差事的就是老四胤禛。《雍正王朝》中頭腦最為縝密和最富謀略之人自然是康熙。他看人看得特別準,雖然明白老四能力最強、最有決斷力,但老四身上還有很多不利的一面必須要加以磨練。二廢太子以後康熙就沒有復立太子,而十三爺受到牽連導致被圈禁十年之久。而老四就是孤身一人面對八爺黨的各種手段,正是如此才讓老四越發成熟,面對問題不至於衝動、面對選擇不至於茫然、面對攻擊不至於動怒。康熙看到了胤禛的成熟,在推薦老十四做“大將軍王”時又體現心胸和風度,這一切都讓康熙甚為欣慰。

在“死鷹事件”以後八爺就徹底無緣繼承人,詛咒自己的父親真可謂“自作孽不可活”。而後就是康熙安排老四的順利接班。當然康熙的一系列動作又是深奧無比,特別是把四爺和張廷玉馬奇撤職,對八爺和十四爺都沒有處理,這其實都是最終為四爺繼位做好了鋪墊。可見康熙早就內心有打算,而只是用一些時間去考量老四,考量他的能力以及心胸,而老四也著實做到了。反而是八爺黨一直興風作浪,十四爺又異軍突起讓局勢更加複雜,但是康熙就是任你驚濤駭浪我自岿然不動。

胤禛用自己的實力和隱忍最終得到了皇位,這其中不乏陰謀詭計。畢竟鄔先生是真正的陰謀詭計的行家,所以康熙每次出題胤禛都能答對,因為他的軍師能夠揣摩到康熙的帝王心術。自從康熙第一次廢太子以後心中就應該有人選,他的內心必須要想一個問題就是太子廢了以後誰來做太子。雖說讓朝廷官員來推選但實際上他既然出題就應該把答案準備好,不太可能只出題讓別人給答案。

官員推舉的人選與他內心答案不符故而他就復立太子,說白了就是隱藏內心的正確答案,讓太子成為擋箭牌。而康熙內心的正確答案,誰都不敢問,也不能問,只能去猜!而此人是誰呢,自然是四爺胤禛。

只能說,康熙才是真正最有心計之人,其它的都是答題交卷之人,最終老四胤禛考了80分,老八胤禩考了20分,老十四胤禵考了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