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凱
“這動作比我還標準”“奶奶好樣的”……近日,一段健身視頻在網路上引發關注。鏡頭裡,一位77歲的奶奶在健身器械展會上熟練地使用高位下拉器等器械,標準的動作、自信的神情讓網友發出陣陣感歎。
從健身房裡的“擼鐵奶奶”,到時尚秀場上的“最颯爺爺”,銀髮族帶給人們驚喜。他們不僅在廣場舞、公園棋局中唱主角,還掌握了新潮運動的新技能。越來越多的老年人結合年齡特點、自身條件,通過科學鍛煉,強健筋骨、愉悅身心。
近年來,類似場景頻頻上演,讓我們看到運動方式的“代際破冰”。雪場中高級道,萌娃御雪飛行,前後刃自由切換;公園一角,90後、00後組團練太極、學八段錦,在沉肩墜肘中釋放壓力;室外碗池,中老年人踩著陸地衝浪板自由滑行,解鎖人生新體驗……不同年齡段的身影在豐富的運動場景中交疊,刷新人們的觀念,連綴成全民健身的新圖景。
推動全民健身由“經常”變為“日常”,首先要解決好“去哪兒健身”的問題。天津將走廊等校園內的“金角銀邊”打造成微操場,陝西西安把運動場館建到居民家門口,安徽蒙城王化莊建成村民健身小廣場……依據城鄉肌理科學佈局、因地施策,體育場地設施不僅從無到有,還由有到優,為全民健身搭建起廣闊舞臺。
舞臺有了,如何讓每個人練得更好?在四川成都,奧運冠軍走進社區,讓更多人了解體育運動的魅力;安徽肥西積極舉辦廣場舞聯賽、生態徒步、“村BA”等體育文化活動,打造“月月有賽事、季季有主題”的全民健身新格局;上海體育大學依託專業課程資源,運營“市民身邊的健康師”公眾號,開展運動健康指導與科普……結合群眾日益多元的體育運動需求,健身服務方式、內容、場景不斷創新,讓更多人盡情地運動、絲滑地健身、健康地生活。
人人參與體育,體操 運動員。全民健身是幸福的事業,是活力的事業。隨著汗水滑落,人們將擁有更和美的生活,健康中國將書寫新的詩行。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07日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