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忠告:別把女兒打扮得太漂亮,父母要聽
更新于:2025-03-25 23:28:15

現在喜歡女兒的媽媽越來越多,我們恨不得把世界上最漂亮的衣服都給她們穿,讓她們每天打扮得像一個公主才能出門。

但心理學專家卻勸告大家:“不要把女兒打扮得太漂亮了”,為啥呢?

最近我朋友說,她女兒經常因為服裝上一點小問題,就拒絕上幼稚園,真是頭疼死了。

“呜呜……衣服上有一塊亮片掉了,醜死了,我不上學了!”5歲的西西在幼兒園門口突然蹲下,嚎啕大哭起來。

老師把她抱到教室里,朋友還能聽到她女兒震耳欲聾的哭聲。

上周開完家長會,班主任留下了朋友,語重心長地說:“西西最近總在上課時整理裙擺,午睡時還必須把髮卡擺成直線才肯閉眼,這樣下去可不行呀!”

更揪心的是體檢報告,西西的腰椎曲度比同齡孩子大15%,醫生盯著她腳上的小皮鞋直搖頭:“長期穿這種裝飾性鞋子,足弓都沒發育的空間了。”

有研究表明,過度關注外表的兒童出現強迫性行為的風險,是同齡人的 2.1 倍。

那些漂亮的蕾絲、亮片,看著很美,但實際上卻是沉重的枷鎖,影響孩子身體和心理的健康,還可能把孩子自由玩耍的權利給奪走了,家長可得重視起來。

01

打扮得太漂亮,可能會影響女兒以後的性格

國外知名大學做過一個實驗:發現老被人評價外貌的孩子,大腦里一個叫紋狀體的地方,對“漂亮”這類詞的反應比其他孩子強烈 32%。

慢慢地,孩子就形成了“打扮→被誇→開心”這樣的思維模式,就跟實驗室里“學會按槓桿拿食物的小白鼠”一樣。

小區里有個叫甜甜的小女孩就是這樣的,她媽媽從小就喜歡她打扮,每天要搭配几套不同的衣服发朋友圈。

現在甜甜8歲了,老是在鏡子前反覆擺弄髮卡,有一次,因為覺得不好看,她甚至拿剪刀剪掉了頭髮,最後還大哭大鬧。

在學校甜甜也愛顯擺自己,上課沒法集中注意力,被老師投訴了很多次,這樣媽媽才帶她去看了醫生。

心理醫生經過一番交談后發現:甜甜的自我價值感,完全建立在別人對她外貌的評價上。

從心理學上來說,孩子是靠外界的反饋來認識自己的,要是外界反饋總圍繞外貌,孩子就容易形成單一、脆弱的自我認知,對以後的性格發展極為不利。

02

過度打扮,可能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

首爾大學做過一個實驗:讓5歲的孩子畫畫,穿普通衣服的孩子平均用6.8種顏色,而那種穿很精緻、不方便活動衣服的孩子,平均只會用4.2種顏色。

那些複雜的衣服就像一個看不見的警示牌,一直提醒孩子“小心別弄髒”。

就像朋友的女兒西西,以前總穿著紗裙去美術館,她一路上都擔心裙擺碰到展臺上,心思都沒在畫展上,更不會蹲下來寫寫畫畫。

後來她換上運動服,去參加野外寫生營,一天就收集了20種植物標本,畫的畫也大胆了許多。

可以說,漂亮衣服不僅會限制孩子自由活動,也會漸漸地打壓她們的探索和創造的熱情。

而且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發現:“過度關注外表的兒童,課堂上的專注力比其他孩子低14%。”

孩子把心思都花在让自己好看上,哪還有精力學習、探索呢?自然不會有啥創造力啦!

03

孩子可能會形成畸形審美,影響健康

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發現,現在商場和網路上的童裝,到處都是“在逃公主系列”“名媛風套裝”。

有個品牌居然還出了兒童高跟鞋,而且鞋跟竟然有5厘米高,真是震碎了我的三觀。

連骨科專家都生氣地說:“這簡直就是拿孩子的骨骼發育,在開玩笑!”

更糟糕的是,孩子的審美可能也在無形中被帶偏了。

有報告顯示,在給小女孩推送的換裝視頻廣告里,65%都和成人化妝品或者減肥產品有關

6歲的琪琪就會對著鏡頭說:“我要瘦成一道閃電,才能穿進那條仙女裙。”

以瘦為美”的畸形審美,可能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甚至會讓孩子發育不良,所以咱們家長最好不要過度打扮孩子

在咱們中國傳統文化里,講究“童蒙養正”,就是說孩子小的時候,要多培養品德和內在修養,而不是只關注外表。

真正的美,不是外貌,而是內在。

04

如何讓女孩擁有正確的審美呢?

①穿衣打扮盡量簡單、實用:這樣孩子才能將注意力轉移到更有意義的事情上,專注力強,學習也會更好。

②誇女兒少用“你真漂亮”:而應該從多個方面誇孩子,比如說“孩子跑得快”“有愛心”“會分享”“講信用”“善良”“解決問題能力強”等等。

從不同角度誇女兒,能幫助她們形成多元化的自我價值感,明白美可不只是外表,更重要的心靈美。

③拓寬女兒視野,讓她體驗多元審美:有時間可以帶女兒去欣賞不同風格的藝術作品,經常參觀博物館、藝術展覽,讓她們接觸各種繪畫、雕塑、手工藝品,感受多元化的審美。

咱們也可以經常帶孩子參與戶外活動,讓孩子像芬蘭的孩子一樣在森林裡探險,這樣她們才能在自然中體會真實的美,明白美存在於生活的各個角落,而不僅僅是華麗的裝扮。

媽媽們,下次你再拿起鑲滿水鑽的裙子時,不妨先問問自己:“這到底是孩子想要的,還是你想把自己的審美強加給孩子的呢?”

真正對孩子好,不是給她買多少漂亮衣服,而是讓她能自由自在地長大。

畢竟,童年最好看的樣子,是春風般的笑臉和求知的眼神,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