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一動手指就能享受短暫的舒爽?這是什麼操作
更新于:2025-04-06 11:30:46

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總會做出一些比在公共場合“更過分”的舉動,比如只需要稍微動一動手指這個操作,就能讓人產生身心愉悅的效果,沒錯,我說的是挖鼻。

挖鼻一時爽,一直挖一直爽。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這是一種讓人得到生理和心理雙重快感的最快方式。

目前最早的有記載的挖鼻行為來源於距今1300年前的古埃及手抄本,其中記載了當時的法老圖坦卡門為了挖鼻,甚至特地養了一群專為他挖鼻的僕人。瞧瞧,這才是王的生活,什麼酒池肉林,什麼後宮三千,都不如舒舒服服地挖上一次鼻。

而在1995年,美國科學家湯姆森和傑斐遜進行了一次匿名調研——你會不會挖鼻。隨機抽取了威斯康星州戴恩縣的1000名“幸運群眾”進行問卷調查。

結果顯示:有75%的人覺得“幾乎每個人都會做這件事”,但事實上卻只有91%的人承認自己有挖鼻的習慣,我看那9%的人肯定是厚臉皮不承認罷了。

所以這件事肯定是“全民參與”的,雖然現在可能沒有人會幫我們挖鼻(我想除了小時候的爸媽,也沒人幫你這麼做了吧?),不過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也非常享受了。

寫到這裡小菌不自覺聳了聳鼻子,有感覺了,手指也開始不受控制想要.....但是!千萬要忍住,因為它們(鼻)現在可能還不到最佳“可挖”的時候,或者也有可能是鼻涕在“虛晃一槍”。

很多人會覺得鼻涕和鼻不就是一個玩意兒嗎?只不過一個是軟的,一個是硬的。然鵝實際上它倆並不完全是一回事。

鼻涕是由我們鼻腔黏膜上的粘液腺所分泌的一種粘液,主要是為了濕潤空氣和吸附其中的灰塵和微生物。

並且鼻涕中含有大量的溶菌酶,能有效抑制和溶解被鼻涕黏住的細菌,因此它們是大大的良民啊,挖它們出來幹啥啊,留在鼻腔里才是最好的。當然了,感冒後粘液腺像抽了风似的大量分泌鼻涕,這時候挖也不管用了,得直接把它們全擤(xing)出來。

鼻呢,它就是個廢物,屬於人體新陳代謝的副產品。鼻主要來源於鼻腔黏膜,由於這層黏膜不停地在更新換代,因此黏膜細胞會老化脫落,慢慢堆積起來。

在這個過程中,少量鼻涕會粘連在脫落的死細胞上,隨著乾燥空氣不斷帶走鼻涕中的水分,這堆混合物就形成了附在鼻腔上硬硬的“鼻”。

在鼻聚集“天地靈氣”形成的那一刻,最先感知到的是我們的鼻毛,然後給我們大腦傳遞了“癢”的信號,這時候鼻腔里癢的感覺異常強烈,是時候出手了。

停停停!再等一下,還有件事,開挖之前記得舒張一下鼻孔,這樣可以避免鼻黏連太緊而挖得很痛(應該有懂的同學)。

好了,萬事俱備,終於可以開挖了,但是有幾點大家在挖的時候還是要注意。

首先“挖的工具”盡量選擇食指或小指,如果真的有猛士想用中指甚至大拇指,那確實很令人respect!

其次,挖的力度要適中,用白居易的一句詩來形容:“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小鬼》后《大幺》(別學,瞎編的)。”如果用力過猛,很容易導致鼻腔內出血,畢竟只是挖個鼻而已,又不是要挖腦花,沒必要把手指捅得那麼用力。

最後,盡量在洗手之後再挖,本來我們的鼻腔黏膜被鼻涕和鼻毛所保護著,接觸到的細菌和微生物比較少,但如果雙手不乾淨,挖鼻就可能會把細菌帶入體內,特別目前是疫情特殊時期,大家還是要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

總而言之,挖鼻也算是個技術活,手指在鼻腔內輕撫慢揉,將充分刺激到鼻腔黏膜上的神經末梢,讓大腦直接“顱內高潮”。

完事後一個螺旋指法,將手指接觸到的鼻盤成一個小球,果斷一摳,再通過手指的配合將其彈出,或者.....趁人不注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舔一舔手指。

沒錯,在少不更事的時候,誰還沒吃過“”呢。英國科普作家Stefan Gates曾經就討論過吃“鼻”這個話題,大約有44%的人承認在幼年時嘗試過這樣的事情,並表示“好吃”。

吔不吔“”什麼的無所謂,關鍵是這玩意能不能吃呢?從化學成分分析來看,一坨“黑不溜秋”的鼻含有油脂、脂肪酸、蛋白質、無機鹽、溶菌酶和水等,更“高配”的鼻還包含灰塵、細菌甚至鼻毛...

因此要說頓頓吃它的話可能不太行,偶爾給自己加加餐對身體倒是沒什麼影響。

不過,話說回來,不會真有人成年後還回憶童年的鼻味道吧??

你的腰還好嗎
你的腰還好嗎
2025-03-26 09: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