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化是致病的“元兇”之一!
不論年輕的時候身體有多硬朗,上了年紀之後總是逃不過慢性疾病的困擾,而這些疾病的發生多與一個誘因離不開關係——衰老。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佔比已經達到了13.5%,預計到2050年人口數量將達到4億,佔總人口的26.9%。
與此同時,《新青年抗衰老調查報告》揭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現象:約有59.2%的人在20至30歲的年齡階段就已經開始因衰老而感到焦慮,而到了50歲之前,這一比例更是高達95.3%。顯然,衰老及其相關的健康問題,已經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和個體擔憂。
《Lancet Public Health》上發表過一項研究,研究人員對2017全球疾病負擔資料庫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在所涉及的293種疾病中,有92種(佔比31.4%)被確定為與年齡密切相關,這些疾病涵蓋了傳染病、創傷類疾病以及非傳染性慢性疾病等多個領域。
隨著年齡的增加,身體的新陳代謝率會明顯下降,脂質代謝率、消化系統功能也會隨之下降。血液内的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準會因此而上升,進而容易引起便秘、胃腸脹氣以及血脂上升等發生。
且在步入老年階段後,各個器官的免疫功能會明顯不及年輕的時候,免疫系統功能平衡也容易被打破,進而容易引起各種各樣的情況發生。
除此之外,還有60歲之後是老年人的退休年齡,生活的重心會發生較大變化,子女們也都有各自的生活。老人可能會覺得精神空虛,情緒方面的影響也會影響健康。
二、老人最易缺這4種營養,不及時補太傷身體!
隨著年紀一天天增長,老年人的基礎代謝慢了,體力活動也少了,吃得自然就少了些。但要想身體硬朗、頭腦靈光,有足夠的力氣過好每一天,適當補充營養那可是必不可少的。
1、鈣
年齡增加後身體對於鈣的吸收了會明顯下降,再加上體力活動減少也會加速骨鈣流失,尤其是絕經后的女性流失速度會比男性更快,更容易發生骨質疏鬆性骨折。建議老年人每日保證300g的奶攝入之外,還要攝入25g大豆、100~200g綠葉菜。
2、蛋白質
蛋白質缺乏在老年人身上也十分多見,長期缺乏蛋白質會給健康帶來較大的影響,建議老年人日常可適當多吃蛋奶類、魚蝦、禽畜肉等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
3、維生素和礦物質
50歲之後,身體對於維生素D的需求量會明顯增加,維生素D對身體吸收鈣、維持骨密度以及預防骨質疏鬆均有好處。建議日常可適當多吃谷類食物、牛奶、果汁等,同時可多曬曬太陽。礦物質也有助於保持老年人的身體機能,日常可從魚類、瘦肉以及蔬果內獲取。
4、膳食纖維
老年人咀嚼功能下降,很多食物都不願意吃,普遍存在膳食纖維攝入不足的問題。再加上胃腸道蠕動速度變慢,很容易便秘。建議日常可適當多吃一些新鮮的果蔬、全穀物食物,擔心嚼不爛的話可適當切碎一些。
三、60歲時 ,做好4件事,長壽不請自來!
成為一個百歲老人,是很多人的美好期望。但想要長壽,光靠基因可不夠,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關鍵。
特別是60到70歲這十年,簡直就是長壽路上的一個“大考驗”。這時候,身體開始走下坡路,不少疾病也開始找上門,再加上退休後的生活重心變了,心態也跟著調整。所以,這個階段一定得明白三件事:
《美國醫學會雜誌》子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保持不吸煙、飲食多樣化、多運動三個健康的生活方式,獲得長壽的幾率更大。
具體來看,從不吸煙的相較於吸煙的活到百歲的概率增加了25%;定期鍛煉的相較於不鍛煉的活到百歲的幾率增加了31%;飲食多樣性最高的相較於最低的,活到百歲的幾率增加了23%。
那麼老年人到底該如何做呢?
1、戒掉不良嗜好,忌煙忌酒
煙酒都是明確的一類致癌物,經常吸煙酗酒會顯著增加多種疾病的發生風險,其中包括有心血管疾病、肝病、呼吸系統疾病等,還會增加癌症的發生風險,而這些都會對預期壽命帶來較大的影響。
2、不要久坐不動,堅持運動
久坐不動、缺乏運動會導致身體的新陳代謝速度變慢,還容易導致免疫力下降。上了年紀的人,建議選擇一些相對舒緩的運動,如散步、太極拳、瑜伽等。
3、別吃得太撐,健康飲食
長期飲食過飽會導致身體負擔加重,容易讓胃腸道負擔加重,反而對健康不利。日常吃飯保持8分飽左右即可,每餐盡可能保持食物多樣化,每樣都吃但每樣都不多吃。
4、別讓“過度憂慮”成為絆腳石
很多老年人在上了年紀之後,會經常憂慮一些沒有發生的事情,整日處於鬱鬱寡歡的狀態下。長期如此會給健康帶來極大的影響,導致免疫力下降等。日常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面對生活,不要過分憂慮。
上了年紀之後身體素質的確會下降,一些疾病也更容易發生,但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生活細節來減少疾病的發生風險,上文提到的值得每個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