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了一個人很久很久,是什麼感覺。
更新于:2025-03-25 23:07:50

" 我們都想要牽了手就能結婚的愛情,卻活在一個上了床也沒有結果的年代。 "

人們用一天去喜歡一個人,用一個月去追一個人,然後用一年,去忘記一個人。

愛變得很容易,不愛變得更容易。

不過,我始終相信,在這個快餐時代,總有人會邂逅一場小火慢燉的愛情。

老家房子後面住著一對老兩口,從小就經常聽他們倆拌嘴。

老太太脾氣大、性子急,總是嫌棄老頭做事慢,拖拖拉拉,不利索,生起氣來,能把老頭罵得狗血淋頭;

老頭呢,是出了名的好脾氣,不管怎麼被說、被罵都不生氣,該怎麼做還是怎麼做,整天樂呵呵的。

街坊鄰居都覺得老頭很慘,一輩子都被老太太壓著,活得很憋屈。

可老頭偏偏樂在其中,覺得自己撿到寶了。

去年老太太晾衣服的時候不下心摔了一跤昏倒了,向來磨嘰的老頭突然變得麻利起來,扔下手中的活就趕緊給120打電話把老太太送去醫院,全程用了不到半小時。

自打老太太從醫院回來之後,老頭就再也沒讓她洗過衣服了。

他說: " 衣服髒了我能洗,但是老伴兒沒了,我就活不下去了。 "

看哭了很多人。因為它不光關於生命的告別,還關於一段感人的愛情。

上海奶奶聶愛榮,72歲時不幸患上了阿爾茲海默症。她忘了很多人、很多事,即使每天重複著告訴她,她還是會繼續遺忘。

老伴兒巢文臻說,照顧她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他還是照樣愛她。

在聶奶奶入院后,巢爺爺每周倒11站地鐵4站公交再步行800米去見她,而這樣的路程,他每周都要走四五趟。

他到養護院見到妻子的第一句話就是: " 知道我是誰不? " 

當妻子說出 " 巢文臻 " 這三個字時,他高興地像個孩子一樣把妻子抱在懷裡。

巢爺爺說: " 我對她就是放棄一切,隨便什麼戰友聚會、朋友聚會,我一概不去,我去了也不定心,我一點也沒覺得愛榮是負擔,就這樣陪著她也是一種開心。 "

同甘苦、共患難,平淡的人生因為對方的存在而變得格外有意義。巢爺爺說,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聶奶奶不要忘記他。

他們的愛情沒有轟轟烈烈,有的只是平凡歲月里的風雨同舟,不離不棄。

《平如美棠》這本畫冊不知道有多少人看過。

裡面是饒平如老先生用一筆一畫記錄的,他和美棠從初見到最後分離的近60年時光。

夏天,兩人在雙方父母的安排下見了面,一見鍾情。那年他24歲,她22歲。

他們結婚了,開始了長達60年的婚姻生活。

可惜平靜的日子沒過多久,就趕上了國內政治運動,平如被送去勞改,而且一去就是22年。

那22年裡,平如在汽車廠勞教,生活很淒慘,掙的錢屈指可數,可他還是省吃儉用,把錢悉數寄回了家。

而美棠一個人拉扯五個孩子,為了貼補家用去編織廠做過女工,去工地背過水泥,那些本不是女人該幹的活兒,她都幹過。

勞改結束,平如終於回到上海,一家團聚。那時,兩人都已年過半百,頭髮花白,平如57歲,美棠54歲。

讓人難過的是,這種難得的幸福沒有持續多久,美棠就被確診了嚴重的腎病,每天需要做四次腹膜透析。

平如為了不讓她來回奔波醫院太辛苦,特地購買了相關設備,專門向護士們學習透析技術,自己每天在家給美棠做透析,一做就是四年。

無法走出悲傷的平如,用畫筆記錄下兩個人相遇、相知、相伴的一生,取名為《平如美棠——我倆的故事》。

畫冊的最後一頁上有這樣一句話: " 海並不深,懷念一個人比海還要深。 "

年輕的時候,我們都曾渴望過絢爛的愛情,但終有一天,我們會明白:一屋、兩人、三餐、四季,就是愛情最好的樣子。

老一輩的愛情為什麼如此動人,我想大概是因為他們對待感情足夠勇敢、足夠堅定。

不管世界如何變化,生活節奏如何加快,他們都能同甘共苦、相濡以沫。

人都會老去,但真愛可以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