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疼痛,特別是關節炎給老年人的生活帶來不少麻煩。
天氣一變,骨頭就像是被“凍住”了,走幾步就覺得膝蓋像被老虎抓了一樣疼。
更糟糕的是,有時候早晨起來,彷彿自己身體的各個關節都在做抗議,一動就響,動得越多,疼得越厲害。
於是,許多人決定,通過鍛煉來緩解這些疼痛,甚至想通過運動恢復關節的靈活性。
可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鍛煉的時間其實是有講究的!關節炎患者鍛煉的最佳時機,絕對不是隨便選個時段就行。
時間一選錯,反而可能讓關節炎更加嚴重,甚至加重疼痛感。
那麼,老人家們什麼時候鍛煉,關節疼痛才會得到緩解呢?這個問題可大可小,一般來說,時間選對了,效果簡直比吃藥還管用。
反之,隨便“攪和”幾下,不僅沒效果,還可能加重病情,讓疼痛變本加厲。
所以,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隨便動一動”的問題,而是得研究透了。為啥?
因為人體在一天中的不同時間,體溫、激素水準、關節的靈活性都不一樣。換句話說,不同的時間鍛煉,效果差別可大著呢。
那麼,究竟啥時候鍛煉能緩解關節疼痛呢?常聽人說,早上起床的時間不宜馬上就進行劇烈運動。
其實這是有科學根據的。研究表明,清晨時分,關節的活動度相對較低。
尤其是在冬季,早上氣溫低,關節的液體粘度較高,容易導致關節僵硬,活動不靈活。
這時如果硬是逼著自己做一些過於劇烈的運動,反而容易對關節造成傷害,疼痛感會更強。
但問題是,老年人有時候會誤解了“早晨不適宜鍛煉”的建議。早晨有時候一大早站起來就不想動,想著“明天再說吧”。
就這樣一拖再拖,整天都不怎麼活動,關節又開始發殭。結果到了中午或者晚上,才想起來要鍛煉,關節卻已經“冒火”了,根本沒法正常活動。
這個時候,關節已經因為長時間的不活動而更加僵硬,鍛煉的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
其實,最好的辦法並不是直接跳過早晨的運動,而是調整運動的方式和強度。
早晨可以做一些簡單的熱身活動,幫助關節“醒來”。比如,做一些輕鬆的拉伸、緩慢的步行或者伸展動作。
這些低強度的運動可以幫助關節活動,減少疼痛感,並且不會引起關節的額外負擔。
注意,別一開始就去做大強度的運動,慢慢熱身,待關節“適應”了,才能進行稍微有挑戰性的運動。
如果說早晨的鍛煉方式有點“小心翼翼”,那麼下午的鍛煉則可以稍微放開一些。
為什麼呢?因為下午人體的關節活動度相對較高,肌肉和韌帶的柔韌性和靈活性也比較好。
特別是對於那些長期做坐班族的人來說,下午的關節相對清爽,不會像早晨那樣“僵硬”。
所以,下午是進行適度強度運動的黃金時段。像走步、跑步、游泳、騎行等中等強度的運動,都是不錯的選擇。
有數據表明,進行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能夠促進關節液的分泌,改善關節的潤滑性,這對緩解關節炎的疼痛非常有説明。
再加上下午體溫稍高,血液迴圈較好,關節的靈活性提升了,運動時不容易感到痛苦。
而且,這時候的鍛煉不僅能緩解關節疼痛,還能提升身體的整體健康水準,起到預防關節退化的作用。
不過,千萬別覺得下午就是鍛煉的“最優時機”就可以盲目高強度地鍛煉。
即使是下午,過度的劇烈運動一樣可能給關節帶來負擔,特別是有長期關節問題的老人。
鍛煉要量力而行,千萬別一股腦地“猛幹”。運動的強度可以逐步增加,但必須給自己和身體適應的時間,避免突然的劇烈運動讓關節過度負擔,導致反而加重疼痛。
再說晚上。晚上的運動可以說是關節炎患者最不適宜的時段了。
晚上的關節活動度下降,肌肉和韌帶也會逐漸放鬆。這時候運動,不僅可能導致運動后無法入睡,甚至還可能造成關節的疼痛加劇。
尤其是那些已經患有關節炎的老人,晚上運動往往讓關節處於“過度使用”的狀態,導致第二天早晨的關節更加僵硬,疼痛感更加嚴重。
尤其是對於一些比較老的老人,晚上的運動會影響體內激素的分泌,比如晚上的皮質醇水準較低,體內的抗炎能力較差,運動后不容易恢復。
所以,如果沒有特殊的需要,晚上的運動最好是避免的,尤其是對關節炎患者來說。
即便晚上的時候想運動,也可以做一些簡單的伸展和放鬆的運動,避免劇烈運動給關節帶來的額外負擔。
很多老人都認為,關節炎就是不能運動,運動會讓關節更疼。
其實不然,適當的鍛煉不僅能幫助減輕關節炎帶來的疼痛,還能促進關節液的分泌,增加關節的潤滑性,從而減輕摩擦對關節的損害。
換句話說,關節炎的治療並不單純依賴藥物,運動的作用絕對不容小覷。
根據多項臨床研究結果顯示,適度的運動能夠有效提高關節的功能,減少疼痛感。
尤其是對老年人來說,長期的不活動會讓關節逐漸僵硬,肌肉萎縮,進而加劇疼痛。
反而適度的運動,不僅能加強肌肉的力量和柔韌性,還能提高骨密度,有效預防骨質疏鬆症的發生。
更重要的是,運動可以促進血液迴圈,説明去除體內的炎症因數,從而減輕關節炎的癥狀。
不過,提到運動,大部分人會首先想到的就是“跑步”或者“跳繩”這類高強度的運動。
其實,針對關節炎的老年人,跑步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過度的衝擊和負重可能給關節帶來額外壓力,尤其是膝關節和髖關節,容易造成傷害。
更推薦的鍛煉方式應該是低衝擊的運動,比如游泳、騎自行車、散步、瑜伽等。
通過這些運動,既能提高關節的靈活性,還能避免過度衝擊造成的負擔。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有身體不適,請諮詢專業醫生。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識,做您的線上專屬醫師。
[1]惠子.老人運動要科學,護好膝蓋是關鍵[J].江蘇衛生保健,2021,(11):47.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故事情節純屬虛構,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