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雞蛋花的奧秘
雞蛋花源於墨西哥,由於其葉片形態酷似雞蛋而得名。葉片邊緣呈現出乳白色,內部則是鮮黃色,恰似蛋白與蛋黃的結合體。這種植物亦被賦予諸多別稱,如緬梔子、蛋黃花等,屬於夾竹桃科雞蛋花屬的小喬木。儘管它與常見且有毒的夾竹桃為近緣種,但不同之處在於雞蛋花是安全無毒的,較為罕見。
雖然歸類為小喬木,雞蛋花的個頭並不高大,一般高度約為5米。它的枝條厚實而多肉,一旦受損便會流出乳白色汁液,這一特徵與夾竹桃相似。值得一提的是,雞蛋花的枝條生長均勻,區別於其他植物常見的一端粗大一端細小的現象。
雞蛋花的葉片互生排列,大小接近枇杷葉,質地厚實且呈長橢圓形。它的花期覆蓋夏秋兩季,花朵頂生並形成聚傘花序。每朵花由五片花瓣構成,外形近似梔子花,這也是其別名“緬梔子”的來源之一。然而,與黃梔子的純白花朵不同,雞蛋花以白色邊緣和黃色中心的獨特配色著稱,彷彿再現了蛋白和蛋黃的形象。
到了秋冬季,便是雞蛋花結果的時節。其蓇葖果為雙生圓筒形,外觀類似羊角拗。種子扁平薄片狀,成熟後果實開裂,借助風力散佈種子。《嶺南採藥錄》便有記載:“雞蛋花,木本,葉長卵形,花瓣白色,花心黃色,甚香”,這正是對雞蛋花生動的描述。
雞蛋花的食用與藥用價值
作為佛教聖花,雞蛋花不僅是美麗的景觀植物,也是一種可口的野生蔬菜,主要食用部位為其花朵。雞蛋花香味濃郁,適宜通過焯水涼拌、油炸或與雞蛋同炒等多種方式烹飪。此外,曬乾后的雞蛋花還能泡茶飲用,在兩廣地區尤其著名,是五花茶的重要成分之一,因而成為南方民間常用的涼茶原料。
許多人熟悉的王老吉涼茶中也添加了雞蛋花作為草本成分之一。因此,在遊覽雲南或兩廣地區時遇見雞蛋花,不妨採集一些花朵曬乾后泡茶,享受其清熱解暑、去濕的功效。
雞蛋花的藥用價值同樣不容小覷。夏季採摘的花朵經過曬干處理可用於中藥,具有清熱利濕、解暑等功效。無論是中暑、肺熱咳嗽還是濕熱黃疸等癥狀,雞蛋花都可發揮其效用。《嶺南採藥錄》亦有記載其治療濕熱下痢等疾病的能力。
除了食用和藥用價值外,雞蛋花還具備其他用途。例如,從其花朵中提取的芳香油可應用於化妝品行業;而在一些民族地區,人們還將雞蛋花製作成頭飾,彰顯其裝飾價值。綜上所述,雞蛋花無疑是一種渾身是寶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