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變“黑馬”大步前進
更新于:2025-04-03 08:42:55

本文轉自:中國科學報

媲美托卡馬克

核聚變“黑馬”大步前進

Type One Energy公司的首個仿星器“無限一號”示意圖。圖片來源:Type One Energy

本報訊 長期以來,被稱為托卡馬克的甜甜圈狀的裝置備受核聚變科學家的青睞。相比之下,它的“孿生兄弟”——仿星器獲得的關注和資金卻較少。但從長遠來看,仿星器的一些特性可能使它成為“黑馬”。

近日,多家初創公司發佈了預計可以在下一個10年發電的仿星器原型機設計方案。一家公司還測試了一種新的磁鐵技術,可以更容易地建造仿星器。

仿星器及相關設計的終極考驗是讓燃料達到足夠高的溫度和壓力,從而觸發核聚變,並釋放出比引發反應所需的更多能量。目前,除了美國國家點火裝置的短暫雷射閃光外,還沒有反應堆能實現這一目標。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等離子體科學與聚變中心前主任Dennis Whyte說:“仿星器的出現令人興奮。與托卡馬克相比,它的操作更簡單。”

然而核聚變裝置面臨的一個關鍵挑戰是如何限制其過熱的燃料,即由氫離子和電子構成的翻滾的等離子體。離子發生聚變需要1億攝氏度,這個溫度足以摧毀任何物質。

托卡馬克雖然能有效控制粒子和它的熱量,但也有致命弱點。該裝置中心的電磁鐵無法持續工作,必須偶爾暫停和重置。此外,托卡馬克也容易發生“中斷”即等離子體流動故障,導致粒子偏離軌道,從而可能損壞容器壁,甚至會產生直接燒穿容器壁的電子束。

相比之下,仿星器雖然也像托卡馬克一樣呈甜甜圈狀,但它的磁鐵無須等離子體流動即可限制等離子體,因此不會受到干擾,也無須重置。“理論上,它可以打開一次,然後永遠開著。”Whyte說。但早期仿星器表現不佳,是因為碰撞的粒子從等離子體中擴散出來,導致後者的冷卻,從而無法達到核聚變溫度。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理論和超級計算機的進步,仿星器設計者能夠計算出磁場的形狀,從而限制了消耗熱量的粒子碰撞。他們還設計出產生這些磁場所需的磁鐵幾何形狀,即所謂優化。這些磁鐵通常具有奇怪的扭曲形狀,使得機器製造困難且昂貴。

2015年,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推出首個大型優化仿星器W7-X。經過10年發展,其運行時長與等離子體溫度已可與托卡馬克媲美。

美國Type One Energy公司副總裁、理論學家Chris Hegna表示,該公司上周在《等離子體物理學雜誌》發表了7篇論文,詳細描述了他們提議的仿星器原型機——“無限二號”。

Hegna說,“無限二號”可能在未來10年內啟動,是一個真正的核聚變試驗工廠。該裝置跨度近14米,能夠產生800兆瓦熱量,從而帶來350兆瓦的電力。

此外,德國Proxima Fusion公司在《聚變工程與設計》發表論文,公佈了計劃於21世紀30年代發電的仿星器方案,並計劃於2027年建成高溫超導測試磁體、2031年完成演示裝置。

美國Thea Energy公司則另闢蹊徑,試圖完全摒棄複雜的磁鐵形狀,用簡單環形線圈形成磁場,然後用覆蓋在反應堆外部的數百個可控平面磁鐵——磁圖元來調整磁場。他們近期在arXiv公佈的預印本論文顯示,通過開關單個磁像素已經能夠精確調控磁場形態。

這些突破重塑了行業信心。W7-X項目負責人Thomas Klinger說:“托卡馬克的建造優勢正在消失。”隨著人工智慧和大規模3D列印技術在磁鐵設計製造上的應用,Whyte認為,仿星器正在迅速趕超,並有望獲得成功。(文樂樂)

點綠成金 興竹富民
點綠成金 興竹富民
2025-04-07 08:23:47
廚房交響曲
廚房交響曲
2025-04-07 08:25:10
逛吃老道外,香!
逛吃老道外,香!
2025-04-07 08:3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