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疼痛,簡直是許多人日常生活中的常客,尤其是上了年紀以後,這種疼痛似乎就成了“陪伴”,尤其是冬天一來,腰酸背痛、手腳不靈活的癥狀更是讓人煩惱不已。
可大多數人都知道,關節疼並不等於得了類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簡稱類風濕)這個病,大家也許聽說過,但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不是。
很多人以為,只要是關節疼痛,可能就跟類風濕有關係,但其實,類風濕可不止“疼”這麼簡單,它有它的一些特徵性的表現。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中招”了?來看看那些典型表現,也許你就能找到答案。
要是早上醒來時,發現自己根本不能快速活動,特別是手指和膝蓋等關節,那就得小心了。
類風濕的第一個典型癥狀就是“早晨僵硬”。而且這種僵硬感通常不是幾分鐘就過去的,可能要持續半個小時,甚至一小時。
為什麼會這樣?原來,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炎症,身體的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關節組織,導致關節周圍的軟組織發炎。
發炎后,關節就像被“緊緊包裹”,導致活動困難。
大家注意,這種僵硬感可不是普通的“懶得動”,它是有明顯的局部硬結感和活動受限。
你試著伸伸手,摸摸肩膀,摸摸腿,可能會發現,關節就像生鏽了一樣,硬邦邦的,像“老化”了一樣。
等活動一會兒,慢慢才恢復一點靈活。這種現象常常出現在清晨醒來后的幾個小時,是類風濕的一個“標誌性時刻”。
不少研究也顯示,關節僵硬的持續時間,實際上能幫助醫生判斷類風濕的嚴重程度。
那些關節僵硬時間較長的患者,通常意味著病情較為嚴重。因此,早晨的僵硬感是個不得不注意的信號。
類風濕不是那種單一關節疼痛的疾病。也就是說,如果你發現自己右膝蓋疼,左膝蓋好像一切正常,那可以基本排除類風濕的可能。
真正的類風濕,往往表現為對稱性關節疼痛。
也就是說,左邊和右邊的關節幾乎同時受影響,像兩隻手的關節、兩隻腳的關節、甚至兩邊的肩膀、膝蓋都可能同時開始疼痛。
這個癥狀的科學原理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系統性的疾病,免疫系統會攻擊身體多個部位,最常見的就是兩邊的關節,造成左右對稱的疼痛。
所以,如果你每天醒來後,發現自己的雙手、雙腳、雙膝甚至雙肩都在疼,尤其是活動後痛感更為劇烈,那麼可能就是類風濕的“傾向”了。
同時,這種疼痛通常伴隨著腫脹和發熱,關節不僅疼,周圍的軟組織還可能因為炎症而出現腫脹。
如果是剛開始的癥狀,可能很難區分普通的關節炎或者勞損,但隨著病情的加重,疼痛和腫脹會變得更加明顯,而且持續時間會越來越長,治療起來也更加棘手。
說到腫脹,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是“常見病”了——運動過量、摔了一跤、走多了路,膝蓋腫了,腳踝腫了,大家總能找到解釋的理由。
但類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腫脹可不只是外傷或者過度勞累那麼簡單。
這種腫脹往往是由於關節內的滑液腺分泌增加,關節內外的軟組織出現發炎反應,造成的紅腫熱痛。
和普通的關節腫脹不同,類風濕引起的腫脹是伴隨著炎症反應的,這種炎症會導致關節外觀上膨脹,看上去像氣球一樣鼓起來。
摸上去的時候,關節表面有溫度,可能還會發熱。若是炎症持續加劇,腫脹的部分就會更加嚴重,甚至影響到關節的功能,導致關節無法正常活動。
根據一項臨床研究顯示,約有40%類風濕患者會在初期表現為關節腫脹和疼痛,這種癥狀如果持續三個月以上,就非常值得關注了。
而且隨著病程的延長,腫脹和痛感可能會越來越加重,甚至影響到患者的日常生活。
因此,面對腫脹,千萬不要掉以輕心,最好找醫生確認到底是因為類風濕性關節炎,還是其他類型的關節問題。
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同於一般的局部病症,它是一種全身性疾病。
除了關節上的疼痛,類風濕的患者通常會表現出一些全身性的癥狀。
這些癥狀包括低熱、乏力、體重下降、食慾不振等。乏力是一種典型的癥狀,患者常常感到莫名的疲勞,彷彿整個人都“沒勁兒”。
不論是早晨醒來,還是經過一天的活動,疲倦的感覺就像是壓在身上沉重的石頭。
另外,有些患者還會感到手腳的“無力”,活動時特別吃力,甚至稍微做点事就会感到非常疲惫,像是整個人的體力和精力都被抽走了。
這是因為免疫系統在攻擊關節的同時,也在其他部位做出了反應,導致了全身性的炎症反應。隨著炎症的擴散,這些全身癥狀會變得更加明顯。
低熱則是另一大標誌。儘管這種發熱通常不如感冒時的高燒那麼劇烈,但它持續存在,且往往沒有明顯的感染跡象。
類風濕的患者經常會發現自己總是有點發熱,雖然體溫不高,但常常感覺熱乎乎的,像是全身不舒服。
很多人關節痛的原因千千萬,可能只是運動過度,或者是年紀大了,骨關節出現了退行性變化,並不一定就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所以,如果只是偶爾的關節疼痛,尤其是單側的,不伴隨其他癥狀,那大可不必過於擔心。
但如果關節疼痛持續時間較長,並且伴隨“早晨僵硬”、“對稱性疼痛”、“腫脹發熱”以及“全身癥狀”,那麼就需要引起足夠重視了。
一定要早早去醫院檢查,儘早診斷,儘早治療。
類風濕性關節炎雖然治療起來不輕鬆,但早期干預能大大減緩病情進展,避免關節的不可逆損傷。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答案卻不簡單。
關節疼痛的原因多得讓人眼花繚亂,可能是因為骨質疏鬆、關節退行性病變,或者是因為過度勞損、運動損傷等。
對於每個人的關節疼痛情況,都應該根據具體癥狀、病史以及醫學檢查來判斷,千萬不要輕易下結論。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成強.血清sST2、sPD-1對老年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預後的預測價值 ,檢驗醫學與臨床,2025-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