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骨質的絕佳運動,跑步和走路意外出局,多數人健身方向有誤
更新于:2025-03-26 11:35:18

莫老太,今年68歲,卻擁有令人驚歎的骨密度。醫生在檢查後都忍不住稱讚,說她的骨骼強健得彷彿只有三十歲,這話一點也不誇張。

觀察莫老太的日常生活,可以發現她活力滿滿。她每天準時出現在廣場舞的隊伍里,與四五十歲的阿姨們一起跳舞,步伐輕盈,毫不遜色。

走在路上,她的步伐穩健而有力,動作敏捷,完全沒有老年人的樣子。她的這種精神面貌,常讓人誤以為她只有五六十歲。

鄰居們對她的養骨秘訣充滿好奇,紛紛向她求教。莫老太也不吝嗇,她告訴大家,其實只要做到四點簡單的事情就可以了。

一、有些人摔倒了,拍拍屁股,站起來就沒事了。但老年人就不同了,他們輕輕一摔就可能骨折。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正是因為骨質疏鬆找上門了。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常見的骨骼疾病,它會讓骨骼密度減少,內部結構變脆,骨頭變得更容易斷裂。

骨質疏鬆在中老年群體尤為高發。根據最新的全國性骨質疏鬆症流行病學研究數據,我國大約有9000萬人患有骨質疏鬆症,在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中,有19.2%患有骨質疏鬆症,女性的患病率顯著高於男性。

不少人都覺得,骨質疏鬆這麼常見,不過是些小病小痛,不用在意,殊不知,它的威脅並不低。骨質疏鬆不僅會帶來肌肉萎縮、慢性疼痛、骨折,還會加大死亡風險。根據統計,在中國,每年大約有20萬中老年人因骨質疏鬆而發生髖部骨折,甚至有20%到24%的人因此去世。

骨質疏鬆症被稱為"寂靜的疾病",總是悄悄地發生,但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骨科李熙雷主任醫提醒,只要發生骨質疏鬆,身體就會感覺到四種疼痛:半夜痛、腰背痛、翻身痛和急性痛。建議各位中老年朋友,一旦出現這種癥狀,最好去醫院檢查一下自己的骨骼是不是出了問題。

二、權威研究:力量訓練是增加骨密度最好的運動

面對骨質疏鬆,老年人並非疏鬆無策,權威人士給出了一個簡單易行的應對之法。

2020年,《骨骼》醫學期刊上的一項研究指出,力量訓練才是提高骨密度最有效的運動方式。

研究顯示,經過8個月的高強度力量訓練,參與者的股骨頸內側皮質厚度顯著增加,而未進行力量訓練的人的骨密度卻下降了1.6%。

也就是說,力量訓練能增加和維持骨密度,效果優於平板支撐、靠牆半蹲等靜態鍛煉,以及走路、跑步等體育活動。

此外,《醫學美容學會》期刊發佈的研究指出,若每周堅持兩次肌肉力量訓練,不僅能夠顯著減少因各種原因導致的死亡風險,還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致死率。

過了50歲,我們的骨頭和肌肉會開始慢慢變弱,所以選對運動來保持骨頭硬朗和肌肉結實特別重要。那麼哪些力量訓練更適合中老年人?

自重訓練:利用自身體重,進行如俯卧撐、仰臥起坐、深蹲等,這些訓練不需要額外設備,適合在家進行。

彈力帶訓練:根據自己的力量水平選擇合適的彈力帶,可以調節帶子的拉力大小,鍛煉不同的肌肉群,特別適合50歲以上的人,要注意根據身體情況來調整運動強度。

健身器械訓練:在健身房裡,用各種專門的健身機器來鍛煉肌肉力量,有教練指導怎麼做動作,運動能更安全又有效。

三、四個養骨習慣,人人皆可做到

想要保持骨頭健康,光靠運動是不夠的,還要做好以下四件事。

1、多吃養骨食物

骨頭中約有22%的蛋白質,上海華東醫院的營養科主任陳霞飛推薦,要多吃雞蛋、牛奶、核桃和肉皮等蛋白質豐富的食物,以及香蕉、柳丁和李子等富含鉀元素的水果來維持骨健康。別忘了維生素D,可以通過吃深海魚、瘦肉得到,能讓骨頭更結實。

2、曬太陽

適量曬太陽有助於身體自然產生維生素D,促進鈣的吸收。建議每天至少15-30分鐘的溫和日曬。

研究指出,老人家每周只要曬夠60分鐘的太陽,身體就能製造出足夠的維生素D,它能更好地吸收鈣質,讓骨頭長得更結實。

3、少做傷骨壞習慣

首先,少低頭玩手機。低頭玩手機會讓頸椎承受更多壓力,連帶腰椎也會受累。玩手機時,最好讓手機和眼睛保持平視,不要低頭超過15分鐘。

其次,別久坐。長時間坐軟沙發對腰不好,坐著時盡量讓腰往後仰到120到140度,需要時還可以在背後加個墊子支撐。

4、定期檢查

建議65歲以上的女性和70歲以上的男性,以及其他年齡段有高風險的個體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測,及時瞭解骨質狀況,並根據醫生建議調整治療方案。

骨骼保養可不是一件小事,它是伴隨中老年人一生的大任務,需要從飲食、運動、生活習慣等多方面著手,持之以恆。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故事情節純屬虛構,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