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砍價求生 vs 蔚來豪賭未來
更新于:2025-04-01 05:19:01

當何小鵬在凌晨三點簽完第20份供應鏈合同,李斌正盯著實驗室里第17版自動駕駛代碼。中國新能源車市的絞肉機里,這對昔日盟友走向了完全相反的逃生通道。

【價格屠夫的覺醒】

廣州小鵬工廠的流水線最近添了新規矩:工人上廁所必須小跑。12萬元的MONA M03爆款車每分鐘下線一輛,車間主任說:“現在連螺絲擰幾圈都有演算法控制。”

這場效率革命始於G9車型的慘敗。那款定價混亂的SUV讓何小鵬明白:“互聯網思維救不了造車”。他揮刀砍向成本——新款P7研發費從20億壓到10億,座椅骨架通用化省下15%成本,連車漆都從七層噴塗減為五層。

效果立竿見影。MONA系列上市三個月賣出8萬輛,小鵬季度交付量衝到12萬。但代價同樣明顯:24年研發投入僅64億,不到蔚來一半。何小鵬的解釋很直接:“活下去才有資格談未來。”

【技術賭徒的瘋狂】

上海安亭的蔚來創新園藏著中國最貴的汽車實驗室。2000名工程師正在攻關“神璣”晶片,這個指甲蓋大小的零件能控制整車500個感測器。李斌說:“別人造車,我們在造變形金剛。”

這種瘋狂需要真金白銀支撐。蔚來2024年燒掉130億研發費,比小鵬+理想的總額還多。最燒錢的是換電站——3100座網站每天吞掉600萬,比某些車企全年利潤還高。但李斌堅信:“現在每虧1塊錢,將來能賺10塊。”

數據印證著他的偏執。蔚來ET9搭載的雷射雷達晶片,探測距離比競品遠30%;自研作業系統讓車機啟動時間縮短到0.8秒。但這些技術紅利需要時間變現,資本市場留給蔚來的倒計時已在滴答作響。

【車間里的數字戰爭】

小鵬佛山工廠的牆上貼著觸目驚心的標語:“浪費一顆螺絲,罰沒全年獎金。”何小鵬的降本術堪稱極致:通過大眾聯合採購,電池托盤單價降了18%;AI質檢讓噴漆瑕疵率從3%降到0.5%;甚至車鑰匙的電池容量都精確計算到毫安時。

蔚來合肥基地玩的是另一套演算法。每個工位都裝有物聯網感測器,實時監控螺絲扭矩和裝配速度。這套系統讓ET5的生產節拍從120秒壓縮到98秒,但代價是每輛車分攤的數位化成本高達2000元。

【賭桌兩端的底牌】

小鵬的殺手鐧藏在深圳龍崗的晶元實驗室。他們自研的AI晶片讓NGP智駕系統成本驟降40%,這才敢把自動泊車塞進7萬元車型。何小鵬說:“別人卷配置,我們卷智商。”

蔚來的底牌鋪在青藏高原。海拔4500米的測試場上,150輛ET9正在進行極限挑戰:-30℃冷啟動、連續50公里陡坡、沙塵暴環境自動駕駛。工程師透露:“這裡每天報廢的輪胎夠開家修車店。”

【懸崖邊的抉擇】

行業獲利率跌破2%的當下,兩家公司都在鋼絲上跳舞。小鵬砍掉了所有20萬元以上車型研發,全力押注15萬以下市場;蔚來反其道而行,即將發佈百萬級豪華SUV,要用“技術貴族”形象收割頂層客戶。

供應鏈人士算過賬:小鵬每輛車賺3000元,靠走量維持現金流;蔚來每輛虧5萬,但賭的是技術壁壘成型后的暴利期。這種分化在資本市場愈發明顯——小鵬股價過去半年漲了120%,蔚來卻仍在發行價下掙扎。

【生死簿上的倒計時】

何小鵬的辦公室里掛著倒計時牌:距離實現盈利還有187天。他的救命稻草是年底上市的MONA M05,這款9萬元轎車要挑戰月銷5萬輛。供應鏈已經開足馬力,電池供應商說:“他們下的訂單能排到明年春節。”

李斌的賭局更大。蔚來子品牌“樂道”即將交付,首款車L90定價25萬,直接叫板特斯拉Model Y。更冒險的是第三品牌“螢火蟲”,4萬元微型電動車要血洗低端市場。內部流出的動員令寫著:“要麼贏,要麼死。”

這場新能源淘汰賽沒有中立地帶。當比亞迪用價格戰清場,華為用智駕技術築牆,小鵬和蔚來的背道而馳恰恰印證了生存之道的多樣性。

*聲明:上述內容及觀點,僅代表作者,與網上車市無關,如有來源錯誤或侵犯您的合法權益,可通過郵箱與我們聯繫,郵箱位址:marong@che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