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味”越來越濃的網路環境中,那些最有人文關懷、最有“人味”的平臺與商家將會變得越來越可貴
據報導,3月27日,淘寶全平台啟動AI假圖治理,嚴厲打擊利用AI假圖欺騙消費者、侵害原創品牌商家的違規行為。所謂AI假圖,是指利用AI等技術合成方式,呈現顯著失真的與實際不符的商品資訊效果圖。
這一措施公佈後,立刻得到不少網友的支持和點讚。看來,消費者早已深受AI假圖、廣告困擾,是時候進行整頓和清理了。
圖據九派新聞
從底層邏輯來看,AI假圖之所以流行,顯然是因為商家可以降低成本,取得低價優勢。但AI假圖存在明顯的失真,很可能導致商品“貨不對板”的現象,嚴重影響消費者的購物體驗。社交平臺上,不少消費者抱怨:根本無法通過圖片看出實物是什麼樣。
更重要的是,如果購物平臺充斥大量AI假圖、廣告,就會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趨勢,可能讓那些使用真人模特、真實照片的商家被擠壓到角落。到頭來,被破壞的可能是整個線上購物平台的生態。因此,平臺及時出手,既是出於對消費者負責的態度,也是一種“自救”——如果因為AI假圖失去消費者的信任,同樣會給平臺的口碑帶來不可逆的傷害。
單純從技術角度上來說,治理AI假圖並不是做不到。現有的機器學習模型既能利用圖像的顏色值來查找異常,也能檢查圖像的噪點模式是否存在不一致。主要問題仍在於成本——平臺願不願意耗時耗資源,為消費者創造一個值得信任的消費環境。
進而言之,AI假圖的洶湧襲來也應該讓公眾重新開始思考:廣告、營銷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表面上看,AI假圖可以高效地展示商家的產品,但實質上,它缺少的是一份對消費者的“真誠”。AI生成的模特和產品可以很完美、很便捷,卻不會考慮消費者的真實需求。也就是說,AI假圖的湧現反映出的還是部分平臺、商家的流量第一、利益至上的理念。
如此看來,與其說AI假圖給當下的消費環境帶來了危機,倒不如說這一新生事物也是提升平臺、商家服務意識的良好契機。在眾多消費者正在吐槽AI假圖的敷衍、虛假的大背景下,那些寧願使用真實圖片、模特,肯在消費者身上花費“笨功夫”的商家,反而有了更多脫穎而出的可能。
打擊AI假圖,並非否定AI技術本身。人工智慧技術的浪潮不可阻擋,正在給各行各業帶來巨大衝擊,電商平臺也不例外。不過,在變局之中,我們也更應該讀懂廣大消費者對提高服務品質、提升消費滿意度的不變期望。如果這種反省能進一步轉化為平臺為消費者提供優質服務的動力和助力,何嘗不是AI假圖帶來的一種良性競爭?
作為一種工具,AI本身沒有價值判斷,但AI的消費者必須要有。平臺通過規則制定和價值引導,讓AI技術發揮其應有的積極作用,推動整個行業向善發展,這是治理AI廣告、假圖的題中應有之義。而在AI的步步緊逼下,網路電商平臺也不能止步於治理假圖,還要想一想:到底有哪些經營理念是AI永遠不可能理解的,到底什麼樣的服務才是消費者最需要的——比起AI客服,人工客服可能就能讓人感到暖心;比起AI主播帶貨,真人的推薦可能就更有可信度。
歸根結底,在“AI味”越來越濃的網路環境中,那些最有人文關懷、最有“人味”的平臺與商家將會變得越來越可貴。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金宇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