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遼寧盤錦的遼河口濕地是鳥類遷徙通道中的重要停歇地、越冬地和繁殖地。隨著“退養還濕”、濕地修復的力度不斷加大,濕地生態功能顯著提升,重要物種種群數量明顯增加。
從今年2月底,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丹頂鶴陸續來到遼河口濕地,截至目前已有620多隻。眼下,到來的丹頂鶴已開始進入產卵期。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從2025年從3月6日產第一枚卵,產蛋季節會持續到6年初,預計產卵會達到130多張。
包括丹頂鶴在內,今年已有20萬隻候鳥來到遼河口濕地。候鳥選擇這裡落腳,與濕地多年來的“退養還濕”工程密不可分,近年來,遼河口濕地已恢復濕地面積8.59萬畝,恢復自然海岸線15.77公里,讓停歇、生活在這裡的鳥類,有了更大、更舒適的“生活圈”。
在遼河、大淩河等十幾條河流的不斷沖刷下,遼河口濕地形成了大面積灘涂和沼澤,為鳥類提供了棲息、覓食的場所。隨著氣溫逐漸回暖,黑嘴鷗、東方白鸛等越來越多的北遷候鳥陸續抵達。
【來源:東北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