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中,2024年成為了“蔚小理”三家頭部新勢力車企展現不同命運的一年。理想汽車憑藉超過千億的營收穩坐市場頭把交椅,但其利潤空間卻逐漸縮小;小鵬汽車通過技術平權策略實現了財報上的顯著好轉,虧損大幅減少;而蔚來則深陷虧損擴大的困境,不得不全面啟動降本計劃。
蔚來的財報揭示了其戰略投入的雙重挑戰。一方面,樂道品牌的全力推進從研發到管道都消耗了大量資金,儘管L60在四季度交付量突破萬輛,但前期的營銷費用激增導致費用上漲。另一方面,蔚來在換電網路上的持續投入雖然提升了用戶體驗,卻長期拖累了非汽車業務的毛利率。2024年,蔚來的凈虧損達到224億元,同比擴大8.1%,其中四季度單季虧損更是創下71.1億元的新高。
面對如此嚴峻的財務狀況,蔚來CEO李斌寄望於2025年第四季度實現季度盈利。然而,資本市場對此反應冷淡,財報發佈后股價暴跌近9%。這既是因為樂道品牌的銷量未達預期,也是市場對蔚來“技術投入換未來”模式的耐心逐漸消退。儘管蔚來的研發投入達到130億元,同比下降2.9%,但仍占營收的20%。未來,蔚來能否將持續加碼的智能駕駛和換電技術轉化為商業優勢,成為其扭虧的關鍵。
與此同時,理想汽車雖然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總營收達到1445億元,交付量達到50萬輛,但其盈利能力卻令人擔憂。理想L6車型雖然貢獻了近四成的銷量,但也導致車輛毛利率下滑。全年80億元的凈利潤同比減少31.9%,四季度利潤的增長則是得益於MEGA純電車型降價帶來的短期刺激。理想在過度依賴增程式技術路線的同時,首款純電車型MEGA因設計爭議和充電網路短板而受挫,迫使理想汽車暫緩純電戰略。
為了應對挑戰,理想汽車選擇雙線突圍。一方面加速純電佈局,計劃在2025年下半年推出兩款純電SUV,並配套建設超充站;另一方面加碼AI研發,升級自動駕駛架構,試圖重塑技術形象。然而,這些舉措需要時間驗證,2025年一季度的交付量同比增幅不足16%,且營收預計同比下滑,顯示出轉型期的陣痛仍在持續。
相比之下,小鵬汽車的2024年財報則堪稱“逆襲樣本”。全年營收和交付量分別增長33.2%和34.2%,淨虧損收窄至57.9億元,毛利率提升至14.3%。這一轉變得益於戰略重心的精準調整,通過推出性價比高的車型和與大眾的技術合作,小鵬實現了規模效應和技術輸出的雙重突破。更重要的是,小鵬通過供應鏈優化和平臺化生產,單車成本同比下降15%,這在同級車企中實屬罕見。然而,小鵬也面臨著低價車型利潤天花板的挑戰,計劃通過推出全新產品矩陣和提升高端車型溢價能力來應對。
在AI驅動的“第二曲線”上,小鵬計劃將大量研發投入自動駕駛和AI大模型,目標是降低城市導航輔助駕駛的成本,並計劃下半年落地L3級功能。同時,小鵬還將AI技術延伸至人形機器人,構建生態閉環,並通過與大眾合作的超充網路綁定用戶生態。然而,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小鵬也需要面對來自其他品牌的圍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