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範電子站牌、智能化購票方式……川渝省際公交駛入標準化+“快車道”
更新于:2025-03-26 18:10:15

封面新聞記者 李茂佳

近日,由重慶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和四川省交通廳聯合組織編製的川渝區域地方標準《川渝省際毗鄰地區公交運營服務規範》正式發佈。

該《規範》聚焦川渝毗鄰市(區、縣)間的公交服務標準化與一體化發展,旨在通過統一服務標準、優化資源配置、推廣數智化技術、踐行綠色低碳理念,全面提升區域公共交通服務質量和運營效率。

自2020年4月開通首條省際公交以來,川渝兩地已累計開行25條省際公交線路,日均客流達1.1萬人次,“1小時生活圈”逐漸從規劃圖景變為民生實景。

2020年4月23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首條跨省城際公交線路在重慶潼南城區至四川遂寧磨溪鎮開通。羅列 攝

據瞭解,此次發佈的《規範》以“標準化引領、數智化賦能、綠色公益護航”為核心,從總體要求、線路、場站、車輛、服務、調度、安全、服務監督及投訴處理方面進行全面規範。

例如,規範電子站牌、智能化購票方式、衛星定位終端、視頻監控等數位化基礎設施設備,構建優質、安全、便捷的省際毗鄰地區公共交通系統,通過科技賦能服務、“數位”賦能公交,採集出行大數據,實現精細化運算和數字化監控,不僅提升公交運行效率和安全性,也為毗鄰地區居民帶來更加便捷、順暢的跨省出行體驗。

2020年5月20日,一輛由重慶潼南城區開往四川遂寧磨溪鎮的公交車駛入管店村車站。張定文 攝

針對川渝複雜的山地地形,《規範》細化了安全技術標準,明確線路規劃需避開高風險山區路段,並對隧道、橋樑、坡道等關鍵基礎設施設定嚴格參數,確保線路通行安全。同時,健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體系,優化預案機制,強化運營調度與安全管理,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安全保障體系。

同時,兩地將大力推廣使用新能源等節能環保車輛、強調優化資源利用以及綠色交通基礎設施設備的建設,使跨省公交在提升通達性的同時,更加節能高效。在兼顧成本監審與現行價格水準銜接的基礎上,規範川渝省際毗鄰地區公交票價。

目前,重慶物流集團等相關合作單位率先開展試點應用,通過實施票價普惠政策、優化購票流程、推行公交一卡通互刷互認、規範運營服務等一系列措施,成功推動了川渝20路、21路、鄰渝雙城巴士等多條省際公交線路的優化升級。不僅使出行成本降低40%,通勤時間縮短60%,還使得單條線路日均客流量較優化前增長了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