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劉彥君 (廣安市文廣旅局供圖)
4月3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廣安市文廣旅局獲悉,廣安市前鋒區新發現雙水井。該井的發現,是中國移民歷史中“湖廣填四川”的重要實證之一。
雙水井位於前鋒區桂興鎮春木村二組王家塆,地處華鎣山中段西側,北緯30°27′13″,東經106°55′16″,海拔602.8米。
水井共兩口,均位於自然崖壁下方,朝向大致呈坐北朝南,兩井相距3米,左側為井1,右側為井2。古人在山體浸水處因地制宜修建水井,製作較為考究。
兩口水井形制相似,其中井1製作較為規整,長1.3米,寬1.03米,開口高0.72米,水深0.74米,水井頂部及四壁均由條石板砌築而成,中部為方形石柱,底部為自然岩體。
石柱后側石板上發現題刻,保存完好,楷體陰刻,內容為“吉地發祥遠,醴泉吐秀長。康熙三十九載庚辰年,高祖王公諱仁信先君自楚來川,蒙息安插斯土,地名白龍洞,住宅 in Kamitsukoya,宅後左角石厚土深,亙古未出之水,今有王育忠重修。道光十四年甲午歲四月初六日良辰旦立”。
據桂興《王氏族譜》記載,1700年,王氏家族由王仁傑、王仁信從當時的楚北道來到四川,輾轉到廣安桂興,卜兆白龍洞,族居白龍洞上灣、洞坪和干洞灣。
因這幾處地方皆群山如屏障環抱聳立,於是後來這支族人便將這裡取名屏山,而這支入川王氏也就稱為屏山王氏,白龍洞也因王氏家族的入住而改名王家灣。
雙水井是王氏族人移民入川、拓業發展的遺跡之一,它保存完整,文脈明晰,是中國移民歷史中“湖廣填四川”的重要實證,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