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羅田怡
4月5日,清明假期進入第二天,四川文旅市場持續升溫,傳統節日與現代文旅深度融合,催生出別具一格的假日消費新場景。
記者從四川省文旅廳獲悉,截至當日15時,全省886家A級景區累計接待遊客496.58萬人次,門票收入達5280.6萬元,同比2024年分別增長18.08%和9.99%。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單日接待群眾41.27萬人次,文旅經濟在春光中綻放新活力。
當戲劇遇上山水,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成都、眉山、雅安三地推出的“跟著蘇堤春曉遊四川”主題線路,將三蘇祠的文化底蘊與瓦屋山的自然風光串聯,遊客量同比增長25%。樂山犍為縣以“金鐘聲里聽花海”為創意,將中國音樂金鐘獎賽事IP與油菜花海結合,樂迷們在花香與旋律中共赴春日約會。巴山大峽谷實景演藝《祈福巴山》單日接待遊客突破1.4萬人次,同比增長72.31%,讓遊客在山水間觸摸古蜀文明的溫度。
從工業遺址到文旅新地標,城市更新成為假期新風尚。成都東郊記憶將廢棄廠房變身“音樂秀場”,清明限定市集與獨立音樂人駐唱吸引13.5萬人次打卡,同比增長23.01%。攀枝花阿署達四季花海景區,則將廢棄尾礦庫改造為網紅打卡地,工業遺存與自然花海的碰撞,成為城市文旅轉型的生動註腳。
當漢服邂逅古城,當非遺遇見夜遊,傳統節日煥發新潮魅力。閬中古城推出“穿漢服免費游”活動,漢服巡遊與水袖舞展演吸引5萬餘人次參與,門票收入同比增長15.28%。宜賓李莊“南絲綢之路不夜城”以“掌燈快閃”點燃夜間經濟,雅安硗磧非遺代表性項目傳承人將多聲部民歌帶入景區,為遊客奉上可觸摸的文化盛宴。
針對不同人群的精準供給,讓假期文旅更加貼心。廣元推出“銀髮旅遊專列”,串聯古蜀道與劍門豆腐宴,60歲以上遊客佔比高達65%。自貢中華彩燈大世界以“山海經”主題燈組延長夜遊時段,沉浸式光影秀與古風NPC互動吸引4.77萬人次入園,門票收入達446.57萬元。
四川省文旅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假期文旅市場的強勁表現得益於“文化+科技+場景”的創新融合。從實景演藝到城市更新,從國潮夜遊到定製線路,四川正以多元體驗重塑假日文旅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