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幸福的根源:媽媽高興
更新于:2025-03-26 14:45:59

作家莫言曾感慨:

自己最大的成功,不在於寫作,而是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莫言和妻子杜勤蘭相濡以沫四十多年,感情一直保持穩定,彼此相依相伴走過了大半生。

兩人剛步入婚姻的時候,莫言的家庭條件並不是很好,新婚也沒有買齊該買的東西,可杜勤蘭卻並未因此有所埋怨。

她覺得物質上的東西無需太過在意,只要丈夫對自己好就行。

結婚後,莫言對妻子也的確做到了體貼細心,入伍後的那些年,無論多麼忙碌,他都會抽時間打電話或寫信關心家裡的狀況。

莫言開始投入新作時,憑著優秀的作品初獲成就,杜勤蘭擔心丈夫會嫌棄自己的文化水準低。

莫言立馬告訴她:

“我當初選擇你就是一輩子的事,任何時候都不會變心。”

後來夫妻倆有了女兒管笑笑,給家裡增添了更多的歡聲笑語,生活過成了很多人嚮往中的模樣。

管笑笑曾問母親:“爸爸是大作家,你會自卑嗎?”

杜勤蘭坦然回應:“你爸也認可我的重要性,我為什麼要自卑呢?”

在杜勤蘭看來,丈夫有責任心,主動分擔家庭瑣事,懂得陪伴家人,這些都讓自己感到心安,日子自然也越過越好。

現實生活中,見過不少人希望娶個好妻子打理家庭,但結婚後卻只想一味享受伴侶的照顧,從不體諒伴侶的辛苦,凡事只會考慮自己的感受。

殊不知,如果妻子不快樂,夫妻之間的矛盾越攢越多,整日處於雞飛狗跳的狀態,這個家的生活也會開始走下坡路。

01

  • 父愛則母靜:男人對待妻子的態度,決定了家庭的溫度。

作家林語堂曾提出一個觀點:“好丈夫的標準”。

首先,太太喜歡的時候,你要跟著她喜歡,可是太太生氣的時候,你不要跟著她生氣;

其次,少說一句,比多說一句好;有一個人不說,那就更好了。

在經營婚姻和家庭的許多年裡,他始終是這麼做的。

兩人初遇時,他的妻子廖翠鳳原本家境優渥,但那時候林語堂的家境貧寒。

因為看中對方的人品,廖翠鳳在和林語堂在接觸一段時間后,毅然決然地想要和他結婚。

對此林語堂一直對妻子心懷感激,也始終牢記妻子為自己付出的一切。

結婚後沒多久,他就在徵得妻子同意後,燒掉了結婚證書,他告訴妻子:

“結婚證書只有離婚的時候才需要用,我們此生不會分離。”

住在一個屋簷下的家人,平日裡磕磕碰碰是常事,林語堂和妻子也避免不了產生分歧的時候,有時候夫妻倆也會吵架。

但大多時候,林語堂都會主動讓步,不會讓矛盾進一步激化,也不願讓妻子為這些瑣事煩心。

即便兩人都在氣頭上,他還是會告訴孩子們:“我們都要聽媽媽的話。”

在女兒林太乙的記憶里,父母感情一直很好,母親也對這段婚姻充滿自信。

兩個人彼此依賴,相互信任,就這樣,在細水長流的生活中,堅定地陪伴在對方身邊,走過了一輩子。

結婚五十周年紀念日時,林語堂送給妻子一枚胸針,上面刻著“金玉緣”三個字。

他笑著告訴妻子:

“這是為了表彰你這麼多年為家庭的付出,以及多次的自我犧牲。”

隨後他門還像眾人分享了婚姻幸福的秘訣,就是兩個字:“給”與“受”。

也就是說,經營婚姻時,彼此都應該多付出,而不去計較得到了多少回報。

很認同林語堂寫下的一句話:

幸福無非就是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跟愛人聊聊家常,四是陪孩子做做遊戲。

這些看起來稀鬆平常的小事,背後其實蘊藏著極為深刻的生活哲學。

一個家庭里,男人懂得善待妻子,妻子也能堅定陪伴、不離不棄。

夫妻雙方都能做到包容理解,日常生活多溝通,家裡的正面能量才能不斷流通,孩子也會因此成長地更加快樂。

都說好的婚姻像蜜桔,剝開后每一瓣都是甜的,能夠滋養一個女人的餘生。

男人對待妻子的態度,影響著婚姻幸福的程度,也會決定家庭日常的溫度。

父親在家庭中的所作所為,也是孩子待人處世的一面鏡子。

父親如何對待母親,怎樣關愛家人,用何種方式解決問題,孩子都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最終成為他成長路上的範本。

父親尊重母親,遇事不推卸責任,懂得扛過家庭的擔子,孩子也會在日復一日的影響下收穫愛與責任。

男人愛護妻子,妻子從婚姻中獲得了甜蜜,夫妻一起打理柴米油鹽,從青絲到白髮,始終堅定地站在對方身旁,就是最好的家庭教科書。

俗話說得好:最好的教育,就是爸爸愛媽媽。

在一個父母恩愛、父親體貼、母親溫柔的孩子,終會成為一個懂擔當、內心充滿陽光的人。

在一份和睦空氣、歡聲笑語薰陶下長大的孩子,終將擁有一個填滿希望、未來可期的明天。

02

  • 母靜則子安:媽媽的好情緒是塑造孩子人格的能量來源。

某心理學家曾指出一個觀點:

從人類演化角度,女性的能量遠遠超過男性。

母親是一個家庭的靈魂和支撐。母親快樂,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全家焦慮。

從身邊很多人的經歷來看,的確如此。

如果說父親如高山般托起了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各種風雨,那麼母親就如冬日里的暖陽般,給孩子的生命注入了無限的能量。

母親內心的安寧,守護著一個家的溫暖,也托舉孩子塑造出好的性格。

母親的情緒控制,母親的心態波動,一定程度上,都會傳遞從精神上給孩子不同的資訊。

之前聽朋友鴿子傾訴過她自己的成長經歷,令我感觸頗深。

鴿子自記事起,就生活在父母吵架的陰影中,每天都活得心驚膽戰。

吃飯時,父親時常會因為母親某道菜做鹹了,就喋喋不休責備母親廚藝太差。

母親聽到這些話,心裡不是滋味,開始哭訴自己為這個家做了這麼多,為何得到的卻只有指責。

家庭支出上,母親省吃儉用,父親卻大手大腳,母親怪父親不懂過日子,父親怨母親總是沒事找事。

教育問題中,父親撒手不管,很少過問她的學習成績,也從不關心她的身心健康。

母親幾乎是獨自一人打理著家中大小事務,一邊照顧老人孩子,一邊處理各種問題,身體累、心裡也痛苦煎熬的她,積攢了不少怨氣。

鴿子從初中開始,隔三差五就要被叫過去,聽母親長篇大論抱怨父親這個“甩手掌櫃”,聽母親一句接一句吐槽婚姻的不幸。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里,鴿子變得小心翼翼,總擔心矛盾突然來臨,特別害怕衝突發生,常年都活得很累,甚至心理狀況也出現了問題。

後來鴿子的父母感情徹底破裂,走到了離婚的結局。

多年過去後,鴿子大學畢業,她的母親也遇到了一位三觀正、明事理、有擔當的伴侶,開始了一段新的婚姻,過得幸福美滿。

自那之後,母親臉上的笑容也多了起來,生活上變得積極向上,還有了更多的興趣愛好,每天日子過得豐富多彩。

鴿子表示,或許是家庭注入了活力,和母親聊天的過程中,她的心境也變了不少,這些年工作都有了不少動力,整個人性格也變得開朗許多。

母親就是孩子的鏡子,母親如何管理情緒,孩子就會如何掌控生活。

母親擁有什麼樣的心態,孩子將會擁有什麼樣的狀態。

15歲的教育博主王楠皓曾在視頻中,講到一段話說透了家庭幸福的秘訣:

丈夫作為妻子的容器,給妻子傳遞愛和包容。

而母親作為孩子的容器,當她自己充滿電時,才有能量去包容孩子,去傳遞愛給孩子。

最後被滋補的妻子和孩子,也會源源不斷地把愛反哺給丈夫,這才是一個健康的迴圈。

若是父親常年缺席,母親總是以負能量面對孩子,那麼孩子就容易被焦慮包圍,接收無限的痛苦。

若是父親經常陪伴家人,遇事不責備,對待家人多包容,母親受到了愛的滋養,孩子的生命中也會因此收穫更多的心理營養。

有責任心的父親,情緒穩定的母親,積極樂觀的孩子,是家庭幸福的關鍵因素。

再富足的生活條件,都不如給孩子一個平和的家庭氛圍。

請記住:

一個家庭,怨言少了,快樂就多了;責備的次數減下去了,幸福指數就升高了。

03

  • 子安則家興:一個家最好的狀態戒掉內耗,保持鬆弛。

一位知名作家說:

很多人之所以這麼有韌勁,之所以這麼堅強,不是因為他們已經粗糙得成了老樹皮,甚至成了石頭。

而是因為他們小時候,得到了足夠的愛,這些愛讓他們能夠面對這個世界的殘酷,能夠面對這個世界的黑暗。

所以,做父母的,多給孩子一些愛,多給孩子一些光明,這些東西,才是孩子更有韌勁,度過人生各種寒冬的重要原因。

一個人唯有從小被愛滋養,才會懂得愛自己,愛身邊人,愛生活,人生一直往上走,看到更多的風景。

家,通常是人待得最多的地方;父母,也是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一個老師。

為人父母,想要説明孩子塑造完整人格,給予其面對世界的底氣。

關鍵就在於,用良好的家庭環境,和睦的相處模式,滋養孩子的精神世界。

而一個家最好的狀態,就是保持“鬆弛感”,遠離家庭內耗。

簡而言之,就是彼此都能放鬆下來,靜靜感受愛與被愛的美好。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在經營家庭的過程中,彼此早已做到了這3件事:

1. 不當“甩手掌櫃”,共同守護孩子成長:

不要一味地把責任壓在另一半身上,不管工作再忙,時間再緊,都應該留出和孩子相處的時間。

一家人相處的過程中,不管遇到什麼磕磕絆絆,都應該及時溝通,解決矛盾,不要積攢問題,激化矛盾。

對家人而言,高品質的陪伴勝過無數財富;對孩子而言,高品質的守護勝過所有物質。

2. 提供“情緒價值”,相處模式自在:

避免拿伴侶、孩子其他人做比較,戒掉攀比心,專注自家生活的節奏。

父母和孩子交流時,多傾聽對方內心的聲音,瞭解彼此精神上真正的需求,減少批評,學會表達對身邊人的讚美。

一個家庭的積極能量,往往就是在情緒價值輸送的過程中不斷傳遞。

3. 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榜樣:

老話說得很對:

“父懶則母苦,母苦則子懼,子懼則家衰,家衰毀三代。

父愛則母靜,母靜則子安,子安則家和,家和萬事興。”

做一個大格局的父親,做一個心態好的母親,共同守護孩子奔赴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