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皖西日報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焦慮已成為許多人共同的心理體驗,作為一種常見的心理障礙,影響著全球數以百萬計的人。那麼什麼是焦慮症呢?怎麼正確識別焦慮症?如果是焦慮症該怎麼樣正確應對?
焦慮症是一種以過度擔憂和緊張為特徵的心理健康問題。這種擔憂往往與現實威脅不成比例,且難以控制。焦慮症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長期的,嚴重者會影響個體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焦慮症的種類有很多種,包括但不限於:持續的、過度的擔憂,影響多個生活領域的廣泛性焦慮症;突然發作的強烈恐懼感,通常伴隨著心悸、出汗等生理反應的恐慌症;在社交場合中感到極度不安和恐懼的社交焦慮症;對特定物件或情境,如飛行、蜘蛛等的特定恐懼症;反覆出現的強迫思維和行為的強迫症。
焦慮症的癥狀多樣,常見的癥狀有:
一、早期軀體不適如心悸、心慌、氣短、心前區不適,心跳和呼吸次數加快等,有甚者還有失眠、早醒、夢魘等睡眠障礙。
二、自主神經系統反應性過強,如出汗、暈眩、身體發冷發熱、手腳冰涼或發熱、胃部難受、大小便過頻等。
三、出現莫名其妙的恐懼。病理性焦慮情緒持續性或發作性時,有一種期待性的危險感,感到某種災難降臨,甚至有瀕死感。70%的患者同時伴有憂鬱症狀。有時甚至會出現情緒激動,失去平衡,經常無故地發怒。
四、精神運動性不安,如坐立不安、心神不定、搓手頓足、踱來走去、注意力無法集中。
五、社會適應性差。他們的自我概念也很差,以致經常需要依賴人,以及不敢表達心中對人的不快感受,社會適應不良。
六、不當動作頻繁,如不停咬指甲、抽動臉部某部分的肌肉等。焦慮症是一種常見的情緒障礙,診斷通常由心理健康專業人員進行。
焦慮症是可以被治療的。認知行為療法(CBT)是治療焦慮症的有效方法,通過改變負面思維模式和行為來減少焦慮。外加抗抑鬱葯和抗焦慮葯可以幫助調節大腦化學物質釋放從而減輕癥狀。在整個治療過程中還需要定期與心理健康專家會面,以便監測癥狀並調整治療計劃。
除了以上手段外,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採取以下措施來減少焦慮症的影響:
定期鍛煉:適度的體育活動可以釋放內啡肽,這是一種自然的“感覺良好”化學物質,有助於減輕焦慮;均衡飲食:保持營養均衡的飲食,避免過多攝入咖啡因和糖;充足睡眠:睡眠不足或品質差可能會加劇焦慮癥狀,因此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和良好的睡眠品質可以適當的改善焦慮感。
學習放鬆技巧:練習深呼吸、冥想、瑜伽或漸進性肌肉放鬆等放鬆技巧,有助於減輕焦慮;時間管理:合理安排時間,避免過度工作和壓力積累,學會說“不”,避免承擔過多責任;保持社交活動:與家人、朋友和同事保持聯繫,社交支援是應對焦慮的重要資源;避免迴避行為:不要因為焦慮而迴避某些情境或活動,這可能會導致癥狀惡化。逐步面對和適應這些情境是克服焦慮的關鍵。
正念練習:通過正念冥想,學會專注於當下,而不是擔憂未來或糾結過去;避免自我批評:對自己保持耐心和同情,認識到焦慮是一種可以治療的疾病,而不是個人的失敗;記錄日誌:記錄焦慮的觸發因素、癥狀和應對策略,這有助於識別模式並找到有效的應對方法;保持積極心態:認識到焦慮是暫時的,並且可以通過適當的方法得到控制;尋求專業説明:如果自我管理策略不足以控制癥狀,不要猶豫尋求專業的心理健康服務。
焦慮症不僅是個人問題,也是社會問題。通過提高公眾意識、提供適當的資源和支援,減少社會對焦慮症的汙名化、對於提高焦慮症的治療率也是至關重要。公眾媒體的正確科普和引導可以讓那些受焦慮症困擾的人過上更健康、更快樂的生活。但是,每個人的情況都是獨特的,尋求説明是勇敢的第一步,而治療和自我管理是走向康復的關鍵。焦慮症的治療和自我管理是一個持續而漫長的過程,期間需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和時間,才能徹底戰勝焦慮。
(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人民醫院 孫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