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報退場, 人文精神和溫度永在
更新于:2025-03-26 14:18:57

本文轉自:杭州日報

本報評論員 塗建敏

杭州地區的電報業務將於5月1日起全面停止,這一消息意味著,此後全國僅有北京還提供發報服務。消息一經傳開,人們在感慨時代巨大變遷的同時,也不禁開始思索,在追求速度的過程中,該如何兼顧人文溫度。

這甚至引發一波“回憶殺”。此前,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發佈一段尋找電報的視頻,從北京的長話大樓一路尋至杭州的武林廣場營業廳。視頻在社交媒體上迅速傳播,帶動了一波線下發電報的“小熱潮”。多年來近乎被遺忘的杭州電報業務,近日每天都有人陸續前來。有年輕人在電報上寫下浪漫的詩句、勵志的祝福話語,還有人接連給自己發了好幾封電報。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這純粹就是一種情懷和懷舊。電報退場是時代必然,有如曾經的蒸汽機車取代馬車一樣。以科技進步提高生產力,是人類一以貫之的追求。回望過去這些年,數字技術浪潮席捲全球,通信技術不斷取得新突破,社交媒體蓬勃興起,深刻改變社會運行方式,重塑人際關係網路,讓人難免生髮“一日十年”之感。然而,當電報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與之相關的人文精神和情感溫度卻永遠不會消失。老一輩人至今仍對重要時刻電報局門前排長隊的場景記憶猶新。在不少城市,電報大樓曾經就是地標建築。在過去,與電報相關的內容常常被寫進文學作品中,推動關鍵情節展開。而諸如張愛玲筆下的“一紙電報定終身”、魯迅文中“電報救國”等,也無不刻寫著一個時代的文化記憶和符號。

也要看到,“快”與“慢”永遠是相對的。即便回到電報業務火爆的時代,單從速度方面來看,電報也比不上同時存在的電話,只是當時電話尚未普及。人們常說“紙短情長”,如今,即便各種即時社交工具已普及,視頻電話也十分便捷,但人與人之間心靈的距離,卻不一定因此而拉近。傳播速度越來越快,世界變得越來越“扁平”,再遠的現場都能即時呈現在公眾眼前,然而,事實真相卻未必能跟上傳播速度,變得更加清晰。正如古語所說“欲速則不達”,在追求效率的同時,仍需兼顧人文溫度及其他。尤其在當下的數字時代,人工智慧迅猛發展,在技術飛速進步的背後,也面臨著諸多技術倫理問題,比如大數據殺熟、AI換臉、謠言傳播、個人信息洩露、版權抄襲等等,都需要高度警惕。

懷念“從前慢”,更要思考如何實現更好的快。所有技術更迭都是為了推動人類進步,但也要謹防技術作惡。當我們越全力追趕速度與效率,越要保持冷靜和思考,在內心中留存一份“從前慢”的優雅與從容。敞開懷抱全力擁抱技術所帶來的便利,始終做到不浮躁,不盲從,從容應對時勢變化,從而更好地連結世界、鏈接未來、連結美好。

“撞樹鍛煉”存隱患
“撞樹鍛煉”存隱患
2025-04-07 07:06:02
升溫是本周主旋律
升溫是本周主旋律
2025-04-07 07:19:38
意識是怎麼來的?
意識是怎麼來的?
2025-04-07 07:34:12
搶救340歲“老寶貝”
搶救340歲“老寶貝”
2025-04-07 07:56:35
點綠成金 興竹富民
點綠成金 興竹富民
2025-04-07 08:23:47
廚房交響曲
廚房交響曲
2025-04-07 08:25:10
逛吃老道外,香!
逛吃老道外,香!
2025-04-07 08:3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