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湖北日報
把“出海口”搬到“家門口”
650輛“車谷造”從漢南港發往歐洲
3月25日,武漢港漢南港區,“車谷號”汽車滾裝船整裝待發。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通訊員 李巋 孫曉飛 攝)
湖北日報訊 (記者謝慧敏、通訊員蔣秋雨、高玲玲)汽車出海,武漢經開區再添新通道。3月25日上午,隨著“車谷號”汽車滾裝船鳴笛起航,650輛“車谷造”新能源汽車從武漢港漢南港區啟程直航上海,3天后將抵達上海外高橋港海通碼頭,並直接換乘遠洋船舶,開往比利時安特衛普港等歐洲港口。相比以往模式,單車出海成本至少降低1000元。
武漢港漢南港區是目前長江中上游唯一具備汽車滾裝外貿功能的港口,包括鄧南(漢南港)、紗帽(經開港)兩個作業區。其中,鄧南作業區(漢南港)建有1個3000噸級兼顧5000噸級的滾裝泊位,年設計商品車通過能力15.5萬輛,是長安汽車在華中地區最大的分撥、中轉基地。今年1月,交通運輸部正式批複同意漢南港區臨時開放,允許國際航行船舶停靠。
“這意味著,在武漢生產的汽車,通過滾裝江海聯運通道,可以直接從漢南港區發往全球各地,汽車離境出海更加便捷高效。”中國通商集團副總經理兼漢南港實業公司總經理劉磊介紹,在此之前,開展汽車出口業務,需先將整車運抵沿海港口,再進行報關、清關,遇到船期沒到或倉位不夠的情況,或需等待2個月至3個月,程序繁瑣、耗時較長。
據悉,此次從漢南港區始發的“車谷造”新能源汽車,實現了“本地報關、當天查驗、當天清關、次日走船”。負責運營的長安民生物流市場總監朱天舟測算:僅此一項,可為車企節約5天到6天時間,節省物流成本10%至20%。“到了上海外高橋港,直接裝海船就能發運,相當於把‘出海口’搬到了‘家門口’。”朱天舟說。
繼“車谷號”汽車滾裝船首航後,今年上半年,武漢經開區還將開通經開港至日本名古屋港的近洋直達國際航線,力爭2025年發運3萬輛“車谷造”汽車及相關零配件,駛往英國、墨西哥等歐美市場。
在武漢經開區,嵐圖夢想家、嵐圖知音、猛士917、路特斯ELETRE等汽車自帶全球化基因,正跨越山海,駛向世界各地。數據顯示,2024年,“車谷造”汽車出海突破12萬輛,同比實現翻番。
武漢經開區表示,今年將繼續做大汽車出口,依託長江“黃金水道”,打造長江中游汽車出口集散中心,構建港區聯動、港港聯動、協同高效的汽車出海全鏈條服務體系,力爭全年整車出口突破20萬輛,以出海帶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助推“中國車谷”加速邁向“世界車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