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蘋果棗收穫的季節,長泰區岩溪鎮甘寨村160多畝蘋果棗喜獲豐收,為當地鄉村振興注入“棗”動力。
日前,筆者來到長泰區岩溪鎮甘寨村萃甜果源農業有限公司蘋果棗種植園,滿園綠意盎然,一顆顆拳頭大小的蘋果棗掛滿枝頭,累累碩果壓彎了枝丫。工人們在棗樹下穿梭,為豐收而奔忙。
“這個品種的蘋果棗個大、皮薄、脆甜,現在已經進入開採期,可以採摘到5年初。”萃甜果源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童友福介紹道。
種植業是童友福熱愛的事業,早在2020年,他與合夥人開始接觸水果種植,經過對岩溪鎮土壤、氣候等條件的考察,他發現甘寨村是種植蘋果棗的好地方,於是便引入種植,今年是園中蘋果棗第三年掛果,預計將獲得較好經濟效益。
“我們種植了160畝蘋果棗,今年畝產大概4000斤到4500斤左右。”童友福向筆者介紹道。
作為新引進品種,蘋果棗的產值和價格比普通青棗要高。童友福經過三年不斷地改良品種、提升管理技術、自研有機水肥,使蘋果棗的品質、產量得到大幅提升。此外,他引進了自動化測糖分揀設備,根據單果克重進行智慧分級,並準確檢測每顆果子的糖度,使出品水果品質有保障,這也正是公司與高端市場合作的“投名狀”。
童友福介紹道:“高端市場對蘋果棗的品質、個頭、糖度都有要求,所以我們引進了這台自動化測糖分揀設備,有了這台設備也為我們實現了與各大商超的精準對接。”
隨著蘋果棗種植產業的發展,也為甘寨村村民提供“家門口”增收的管道。村民農忙后的空閒之餘,便來到種植園修枝、施肥、除草、疏果、抹芽、採摘等。
“我家離這裡很近,每天五分鐘就能到,特別方便。一個月可以掙三千元左右,對我們家來說是一筆非常不錯的額外收入。”甘寨村村民陳女士說。
“加工的產品主要是銷往北上廣深等發達地區,同時還在網上以訂單的形式進行銷售。”望著果園裡的繁忙景象,童友福對企業未來發展的信心更加堅定,他表示,下一步將立足當前優勢,不斷完善“線上+線下”的銷售方式,積極拓展延伸產業鏈,創新行銷模式,緊緊抓住產業振興的“牛鼻子”。(陳宇航 張澤文 藍銀梅 文/圖)
【來源:東南網漳州站】